8月油价调整时间_出乎意料的是今年八月油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以下的词语都比较通俗,希望大家能看懂,“你”字为泛指,不针对任何人

1:股票是什么?

很多朋友了解股票恐怕还是在2006年,2007年的时候,因为我们经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股票是公司为了筹集资金而进行的向社会募集的行为之一,其他的还包括增发企业债,向银行借贷等其他融资手段。公司刚上市的时候我们称之为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主要目的是从开放型市场上揽钱,卷一笔钱然后再进行自己公司的投资,以达到长期盈利的目的。资金是每个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有没有钱,钱够不够都会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未来。

股票价格可以反映公司盈利的能力和发展的水平。理论上,公司业绩好,成长好,股票价格相应的就会提高,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仅仅是从微观角度来看。

从宏观角度,企业所在的领域,国家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也会限制企业股票价格的反应。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人民币升值,中国现在经济增长很快,美金相对贬值,一系列的因素会影响中国的证券市场,股市,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牛市”。所以在这个牛市里,股票的价格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公司本来的成绩和业绩,往往被人高估,这也就是我们能经常看到的“某某某股票被高估”。

相比较而言,熊市中,股票的价格往往都会被低估,也就是说股票会萎靡不振,同样反映不出公司的实际状况。这种情况下,往往也就出现很多人的股票被“套”的现象。

2:我的个人经验

这点估计是您最想了解的方面,我个人能力有限,只能简单的说点,还望其他朋友补充。

在股票市场存在两个大的观点,一个是基本面的分析,一个是技术分析。

(1)基本面的分析:

这一点是价值投资者的看某只股票前景的重要分析手段。所谓的基本面,就是看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了解,千万要注意的一点是,不管获得了什么样的消息都要注意经过自己大脑的客观,主管分析再做结论。

首先我们可以去看这个公司三个年度的报表,如果你不会看,没有太深的理论基础,那就看其中几个比较关键的科目:

A 净利润(net profit):

这个是公司在损益表中倒数几项中的一项,如果这个数值跟前几年相比较,增长的很快,可以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公司的发展比较好。仅仅始终感觉,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公司10-20年的报表,看到这个项目发展的比较快,那就说明此公司发展很稳定.如果增长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是高增长期。它的股票是值得投资的,并且,我们也会预测它今后依然能保证这样的高增长速度。

这里要注意一点,不要只拿今年和去年的做比较,一定要“货比三家”拿几年的报表做比较。不然会出现错误的判断,比如拿中信证券2006年度和2005年度的报表比,你会发现在2006年度里,这个企业有了很大的增长,难道是这个企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么?答案不是,是因为2006证券投资业的形式非常好,才会在2006年有一个很好的业绩。但如果只以此判断这个企业很牛,特别好,是不全面的。

B: 净资产(Net Asset)

其实净资产得出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在资产负债表里找到。就是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净资产的增大可以说明企业的偿还负债能力很彪悍,这样就避免了因为负债大而走上资不抵债的破产道路。你可以这么想象,一个资产都拼不过负债的企业,那它的股票就应该一点都不值钱,因为随时可能破产。

C:现金(Cash)

这一点,我想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明白为什么现金是很重要的东西。没有现金,就不可能进行买卖操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现金的流动性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指标。我们有时候听说,某某企业的现金链断了,于是造成了破产。你想想当一个企业没有钱去买原材料的话,还谈什么做买卖,谁也不愿意把东西卖给你,因为什么?因为你没钱给呀!结果会是什么,那这企业肯定要黄啊。

当然当现金流为负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一口咬定这个企业就要完蛋,主要还是看它的发展情况,如果这个企业的前期投资花费比较大,我们就要看它以后能不能尽快的收回成本而盈利。

其次,企业所处的行业也很关键,我想很多人都会在这点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说目前国际油价一直标高,冲破100美金一桶,这对于中石油 ,中石化这些围绕原油做生意的企业来讲是个增长因素;但同时对于买油进行加工的企业来讲恐怕日子就好过了,为什么?因为成本高了呀。汽车,器械等钢铁行企业会有周期性,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要了解清楚。

再次审时度势的分析现有行情,对你选择股票很有帮助。再比如,现在国家对房地产以及开发商有比较严格的政策,也就导致了房地产企业股票进行了一些波动,比如说国内最大,最牛的地产商,万科A也经历了很多次的起伏。因此看看国家政策,对你选择股票很有指导意义。但是也别盲目的认为,今天国家出台了什么新的政策,不管是利好还是利空的,都不能马上反应到股票市场上。例如,国家去年提高了N次准备金利率及利息,依然我们的股市还是牛气冲天。但是国家去年的这一系列政策始终会慢慢呈现出来,只是需要一个时间积累过程。

公司的管理层面很关键,高层领导的水平,远见,魄力,魅力直接影响着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领导班子,是这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点。设想一群狐朋狗友,凑一块,就算有点产业了,又怎们能够发展壮大呢?现在是知识的年代,暴发户的企业家,曾经很多,现在也会有,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他们以后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不懂先进的管理知识,不懂企业的内部操作,不会财务科目,是不具备新型优秀管理者素质的,我们也就无从相信他们的经营能力。调查一下企业的领导层,对选择股票很有帮助,好的领导团队更加值得信任,股票价格稳定而且有长期增长潜力。

D: PE值(市盈率)市净率;PB值(市净率)

这两个数值也是衡量一直股票估值是否合理比较直接的方法,PE是用股价除以每股净收益(Price/Earning per Share)得到的数值,越明股票没有被高估,反之亦然。PB是用股价除以净资产(Price/Net Asset)得到的数值,也是越小越好,越小越有投资价值。

但是你肯定会问,多少算小,多少就有投资意义,这点坦白的说很难说。理论上是跟其他同行业的企业比较,比如贵州茅台和五粮液都属于白酒行业,他们的PE值理论上应该相仿,如果茅台的的PE是100,五粮液的PE是50,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五粮液在目前阶段要比茅台更有投资价值,相对来说五粮液被低估了。当然我这个例子太绝对化也太简单了,具体问题还是需要具体分析。如果你拿茅台和钢铁行业比的话,可比性不是很大,所以一般也不比较。

有些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用某只股票和大盘的市盈率(PE)比较,如果比大盘低的话就说明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或者拿曾经一次历史高峰(牛市)中这只股票的PE做比较来判断现阶段此股票的投资价值。

我个人认为这样比较也有问题,因为我一直强调,大环境是发生变化了,当年的牛市跟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不能一概而论,现在的牛市有比以前牛市更丰富的元素,比如我们外汇储备急剧增大,我们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急剧增大等等,我们的通货膨胀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等等。所以以前的PE最多只能做个参考,而不能简单就成为投资的理由。

如果用现在大盘的市盈率和个股市盈率做比较,也是有问题的,毕竟大盘当中权重股,也就是听到名字就觉得肝颤的股票,像什么中石油呀,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呀,这些为大盘的稳定和市盈率贡献了很多力量。所以往往会出现在大盘中如沧海一粟的小股票的PE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太渺小了,所以小股票的贡献完全被埋没了,也就是说拿这种小股票和大盘比,差的有点远了。我个人建议和国外成熟市场的同类行业做比较,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只股票跟外国成熟市场同类领域的PE差不多,哇,我恭喜你,砸锅卖铁也要买。可惜,可惜呀~~~

有人会说,你说了这么多,何着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辨别,那怎么能判断一只股票的好坏呀。我说每个参数都有它的意义,对你个人的判断都是数据或者理念的支撑,经过你大脑的思考,或者其他更聪明大脑的建议,最后做的往往都是比较的决定。只看某一点是绝对不行的。有的人光一味的看PE,越低越好,这个纯属扯淡,有些企业今年亏损,连市盈率都没有,是不是更有投资价值?

(2)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存在很大分歧,因为需要很强大的数据支持。传统经验来看,由过去的事情总结的规律,在今后判断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这一点我本人不太同意,因为如果用过去的概念来解释未来的话,时间是变化,情况也是相对变化的,最多只能借鉴而已,而不能成为判定未来的标准。技术分析方法比较复杂,因为需要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支撑,才可以实现。

说白了就一句话,用曾经的数据经验来预测未来,K线图,这些其实都可以归为技术分析派。像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人们议论,阴线,阳线,十字星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牵扯到了技术分析的理念。这方面很多种说法,我想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您还是买一本简单的炒股的书籍,可能里面讲的更加详细。

我个人认为,技术分析可以适用于短线的炒作和投机,基本面适合长期的价值投资。

(3)关于传说中的庄家:

我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股票市场里是有庄家的,而庄家的对手盘就是小散户。我个人不太能接受这种想法,在小盘股中,市值几十亿或者几个亿的小股票很容易就被人为的炒作,如果盲目跟所谓的庄家,那有可能你会赔的很惨。在这个市场里,小散户的信息是永远比大型机构要少,而且非常不及时。当所谓的那些庄家们都跑的时候,您还美的享受这种短暂高潮所带来的快感。结果就是瞬间把利润都砸进去了,好的话可以成本收场,坏的话深深套牢。所以不要盲目的相信“庄家”放出来的消息,还是那个原则,用自己的脑子想想,如果你想赚钱又不肯花时间去琢磨的话,那没有这种好事情。除非买很牛的基金,但是别忘了,因为公募基金有很多限制,而私募基金门槛有时很高,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你自己的判断。

我们有时候,哪个亲戚,朋友说,某某股票不错,这个,这个好。于是乎就跟着买了,这种事情其实纯属撞运气。首先,信息的传递性是越来越不准确,而且有很大的延迟性。当你听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庄家可能早就已经布置好阵型就等你钻呢。而且多少价位买进,多少价位卖出,受很大的市场波动性。不要以为庄家是神,他们只不过是比你有钱,懂点金融知识的人罢了。当整个形势发生改变,或者突发的情况发生,他们也一样会赔,甚至比你还惨,因为他们的钱基本上都是募集而来的,受投资者很大的压力。千万不要迷信庄家,你可能一次两次获得过好处,甜头,但是肯定也会有赔钱的时候,当一年下来,折合你的平均收益率的话,恐怕你会发现还没有牢牢掌握一直好股票的收益高呢。因为频繁的操作会损失你的,时间,精力,手续费,印花税等等,等等,有点得不常失了。除非,你的特别亲近的人在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里做,不然最好不要盲目听信消息。当然透露给你消息的亲人,他们是违法的,不追究则以,追究起来会触及刑法。

3.我的个人建议:

(1)千万不能盲目

但是咱们国家大部分股民都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投资而去选择短期来块钱的投机。我们国民的经济,金融知识基础没有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经常是听别人的消息,取的是盲目投资方法。这一点,有的人赚到了快钱,于是越来越疯狂,其实呢往往最后的输家也是他,毕竟当所有人都在讴歌行情好的时候,潜在的危险就该来了。如果经历过以前熊市的老股民应该感受过,经历过530的股民应该感受过,经历过11月调整的新股民也应该感受过。股市掉下来就如同洪水猛兽,没有办法拦住的,每天很多人的心态就是,跌吧,反正2008年奥运之前不会有事情的。是啊,这种想法可能一时可以,但是我们能开几个奥运会,那为什么开奥运会要和股市挂钩?其实我们都明白两只之间没有特别直接的血缘联系。就算是奥运场馆大量兴建,那也只是一部分的企业能受益,而且还是北京拿项目的。纵观历史长河,确实很多国家在开奥运之前证券市场都会表现比较活跃,这也只是曾经的历史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将来,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很多人忽略了,很多国家在奥运之后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沉迷。

听消息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前面的关于庄家的描述,我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不经过自己大脑思考,不要随便投资,自己是在不懂,找个懂得人问问也成。不是让你去问问这个股票好不好,而是问问这个企业有没有投资价值。

(2)如果实在不懂,可以考虑投资基金。

基金经理相对来说金融和经济领域的知识要广泛些,专业些(废话,专业,干个P),他们的优势在于,工作经验,曾经的辉煌战绩,手下分析员的水平,可以整合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率不用太高,有赚就成。

但是他们依然是人,而不是神,这些加在他们头上的光环也同样会成为灼烧他们的紫外线。

A.工作经验丰富会导致投资理念僵化,很失去很多闪光点;

B.曾经的战绩,完全不能说明问题,因为以前的事情只能说明以前你的机会把握不错,但是现在没有人说的好,古语言之好汉不提当年勇嘛。

C.手下分析员,如果企业文化不好,恐怕想跳槽的很多。再牛B的人也不能每个领域都能涉猎到,做钢铁的若干年都只跟钢铁行业打交道,做能源的也就顾自己那摊事儿,他们都是有局限性的;

D.基金庞大,但是你不能随便用啊,你不能全砸在一个场子里啊,那赔了不就虾米了?国家是不允许小孩子不乖的,想玩老百姓的钱,就必须老老实实按国家的政策分配资金,这样有可能也会错过一些投资机会。当然风险也会相对的家减小一点。“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听说这个是金融领域的圣经,我个人不是很同意,一会这点我们再说。

好了说了这么多缺点,是为了告诉一些投资者,这些投资者的水平还远不如一个基金经理,所以稳妥点至少相信比你实力高的人有时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要提醒的是,不要只买一个资金,因为毕竟基金和自己操作不一样,这时候我们要进行风险分化投资。混合型,激进型,股票型,债券型等等混合着来,这样可以少赚,但是不一定会赔很惨。(什么?基金也会赔,这当然会赔啊,他们不是神)

(3)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碰到好的机会,别理会什么风险分化投资的理念,其他有点瞎掰。真的是好的机会,就不要不遗余力,在自己的债务能力承受之下,把钱都砸进去。好的投资机会很难得,但不是没有,需要靠我们慢慢发掘,比如说,今年打新股(以抽签的方式购买原始股,在上市的时候再卖出去),如果您实力够雄厚的话,1000-2000万,估计2008年光打新股的回报率是在25%,无风险。可能觉得赚的少了,但是无风险哦~~~如果把这笔钱都投入到股票里保不齐您就赔了。

(4)有并购或者重组的,提前买入被并购或者重组企业的股票。但是这个过程很漫长,消息方面也不能很准确。如果知道确切的消息,就不要错过这种投资的机会,这个方式是很多大的投资银行常用的伎俩。当然还要分析一下,看看两者(并购及被并购者)是否有实力产生1+1>2的结果。

(5)绝对要有良好的心态,这点和个人修为有相当大的关系。不以赚喜,不以赔悲,因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几十年以后终归尘土。赚了,当然值得庆贺,但是不要贪杯,物极必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粹,说的很有道理。赔了,也不要太悲伤,在良好的资金运作下,在良好的投资理念的驱使下,这些赔都是暂时的,好的股票是永远投资的首选。ST板块,能不涉及,最好别涉及,看到别人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不要眼红,因为有些钱本来就不是我们该赚的。想想就知道,要是我们生在富足之家,高官之后,我们的生活或许会完全不一样,但是我们没有。所以也就别眼红别人,毕竟股市里有些钱是不能赚的。

ST万杰,封闭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终于能够重组,最近两个涨停板,很多人都觉得,哇,错过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可是你也想想,拿着这些垃圾股的人他们等了整整快一年的时间啊!!!中间错过了多少投资机会我想我就不用说了吧,这样看来也未必值得。况且如果万杰没有重组成功,他们的钱也就人间蒸发掉了,难道这不危险么?

ST金泰创造了一个历史神话,很多研究学者在探求根源。最后经历了辉煌之后,介入,因为这种畸形的形式百年难得一遇。你我本是凡人,又何必苦苦追求呢?

不要贪心,非要在最高点卖,最低点买,除非有卓越的特异功能,否则,我个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吃不要鱼头,鱼尾,中段依然鲜美。很多人老是说,哎呀,卖早了,哎呀,当时没买。还不就是个贪婪的心态在作祟?

中国传统5000年,大儒,无为,中庸等等思想其实都可以作为我们个人修养的补充。大家知识水平都一样,看什么,心态呗,不骄不燥,此乃真君子。

(6)合理设定投资额度

1/3零花,1/3存起来做流动储备,1/3再投资,这样你永远都是赢家。赔了不要怕割肉,不小心买到垃圾股,别犹豫,设个止损点,比如跌到3-5%就可以卖。即使这只垃圾股以后涨上去了,也不要后悔你曾经的决定,因为很有可能由于你的举棋不定而满盘皆输。有三只股票,是很好的,只是现在被高估了,但是如果你打算10年长期投资的话,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不是叫你现在买。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和万科A,如果哪位朋友有兴趣看看这些企业是不是符合我刚才说的好股票的条件。

最后,我想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一、出口加工业

澳门现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本世

纪七十年代,在香港经济起飞的带动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利用低地价、低工资以及欧美国家给予的较充裕的成衣、针织

品配额和对澳门产品实行特惠税,大量吸纳香港资金来澳设厂,

制衣、针织、手袋、玩具、电子制品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到

八十年代中期,工业达到鼎盛,有工厂2700余间,工人8万,产

值占全澳总产值的37%,成为澳门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不仅为

三分之一的澳门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是外汇收入的

主要来源。?

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其中制衣、毛纺毛织占

总产值的70%。工厂的规模也较小,多数是不足百人的小厂,

500人以上的工厂只有几家,所以澳门的加工企业大多经营灵活,

产品更新方便。但是澳门加工业对外依赖性很大,资金和技术

主要来自香港,原料需全部进口,工人中相当部分是从内地输

入的劳工,产品90%以上出口,目前澳门的工业产品已销往10

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以上销住美国和欧共体国家。?

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邻近的珠江三角洲及东南亚一

些国家出口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澳门工业受到很大的挑战,生

产成本低廉的优势逐渐丧失,竞争力下降,发展明显放慢,增

长幅度由八十年代的两位数降为一位数,许多工厂或者部分生

产工序转移到成本更低的邻近地区。面对新形势,澳门的一些

企业家正致力促进工业转型,即将原来粗放式的劳动密集型产

业向半技术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一方面开发新产品,

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积极改进经营管理,引进新科技,降低

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目前,澳门工业

虽然进入转型调整阶段,遇到的困难不少,但发展前景仍然光

明。?

二、旅游业

“银牌高署市门东,百万居然一掷中。”澳门是闻名的赌

城,有“东方蒙的卡罗”之称。澳门的赌业由来已久,清朝时

已具规模。1872年,港英当局严格禁赌,清朝也在广东禁

赌,赌徒流聚澳门,业得以兴旺。1937年,澳门开设专

营,其税收成为澳门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61年,

葡澳颁布法令,将业合法化。1962年澳门旅游有

限公司取得业的专营权并经营至今。?

澳门的业主要有、、跑马、白鸽票(**)

。业的收入十分可观,目前仅的年收入已超过17

0亿澳门元。澳门的与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大西洋城相比,

其建筑、设施和繁华程度都远为逊色,但来澳赌徒所下的赌注

却大得惊人,常常是少数人在几张赌台上的豪赌带给的收

入占总收入的近半数。税是澳门财政收入的主要

来源,近年比重已达50%。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加上直接间

接为赌业服务的人员,约为1—2万人。连同这些人的家属,估

计直接靠赌业生活的人,约占全澳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

职工的收入很高。主要靠赌客的赏钱。根据澳门基本法的规定,

1999年后,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

年不变”,“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本地整体利益自行制定旅游

业的政策”,澳门的业继续存在和经营。?

除了,澳门的业也很兴旺,歌舞厅、酒吧,以及

半公开的场所,如夜总会和名目繁多的浴室等在澳门的许

多街巷中都可以找到。?

、、中西文化的交汇,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到澳

门。1996年达815万,为澳门人口的20倍,旅客消费270亿澳门

元。大量旅客的到来,带动了澳门的酒店业、餐饮业、旅客运

输业、珠宝金饰业和商业的兴旺。目前,澳门各方面都看好旅

游业,认为它是澳门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并积极取措施推

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金融服务业

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澳门最早的银行是

1902年开业的葡资大西洋银行。目前,澳门共有23家银行和19

家保险公司,此外还有2家财务公司,1家邮政储蓄机构和7家货

币找换店。银行从业人员3700多人。?

澳门没有中央银行,现由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代行中央

银行职能,并由其授权大西洋银行行使澳门发钞代理职能及代

行库房职能。进入后过渡时期,根据中葡联合声明的有关

规定,并考虑到融体制的稳定和实现平稳过渡的重要性,

经中葡联合联络小组谈判商定,自1995年10月16日起的15年内,

由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与澳门大西洋银行共同发钞,各自发钞的

额度均为50%。合约期满后,可根据联合声明的精神修约、续

约或签订新的合约。?

澳门不实行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银行既可经营本币

业务,又可经营外币业务,还可经营离岸业务。澳门银行资本

国际化程度较高,有14家银行的总行设在澳门以外,包括汇丰、

中银等世界知名银行。?

融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香港。澳门银行利

率随香港升降调整,流通中的货币和银行大部分是港币。

八十年代末以来,港币占全澳货币供应量比重的50%左右,贷

款占银行比重的60%左右。澳门银行的黄金、外汇、股票、

基金投资等业务大部分通过香港市场操作,银行境外资产也多

集中在香港。澳门目前尚无证券期货市场。?

澳门的19家保险公司中,4家是人寿保险公司,15家是非人

寿保险公司。中资及合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90%。?

四、建筑地产业

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土地变得越

来越珍贵。?

澳门土地按用途分为农业、货仓、商业、住宅、工业和其

它6大类;按性质分为用地和私人用地两大类,其中用

地包括租借地、租售地、公共土地、临时性使用

式占用地等,私人用地包括业权已明确的土地和业权未明确的

沙纸契土地两种。?

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大量新移民进入澳门,目前对房屋

的需求十分殷切,六十年代中期,“分层出售”的楼房买卖和

银行提供“分期付款”供楼等方式先后出现,为房地产的发展

创造了条件。七十年代末,由于制造业的兴起,居民就业情况

理想,置业安居愿望强烈,同时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数以万计

的内地新移民到澳门定居,使澳门人口急剧增长,楼价也急速

上涨。澳门建筑地产业进入第一个高峰期。?

八十年代后期,中葡通过谈判顺利解决了澳门问题,澳门

前景明朗,经济发展,多项大型建设得到落实,市场资金充裕,

分期付款供楼成为一种潮流,建筑地产业再创高峰。作为澳门

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地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门将找到一个适合本地优势与特点的经济运行模式,以

新的姿态走进新的纪元。?

一、2000年回顾

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渐去,香港经济出现了近十五年来最强劲增长。根据香港最新公布的数字,本地生产总值继第一季14.2%和第二季10.9%的实质增长之后,第三季度以10.4%的双位数字攀升;2000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10%。同时,香港的失业率进一步回落,由1999年的63%减低至目前的4.8%。

1、增长具全面性

香港经济于1999年下半年开始复苏,复苏的动力首先来自转口贸易、服务输出的回升以及开支的大幅增长。与1999年恢复性增长相比,2000年的经济已进入全面增长的阶段。一方面,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均取得十分显著的增长。2000年前九个月,转口贸易、服务输出和输入分别比1999年同期上升19.7%、15.2%和2.3%,远高于1999年全年度5.4%、7.8%和0.25的增幅;货物进口则激增19.9%,比起99年0.1%的微弱反弹,增幅巨大。同时,港产品的出口亦扭转了大幅下滑的趋势,增长率由1999年的负7.2%跃升为2000年前三季的10.6%。

另一方面,香港的内部需求亦加速回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私人消费开支1998年曾大幅下滑7.4%,1999年止跌回稳,轻微回升0.8%;但2000年前半年已实质上升6.9%,第三季再取得5.0%的增长,证明疲弱的消费市场已经回暖。同时,工商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上半年机器及设备开支较一年前增加24%,第三季度的升幅更提高至27.8%。

2、新经济崭露头角

2000年香港经济的另一个亮点是结构调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新经济形态已奠定雏型。新经济的崛起通常有以下几个必备的要素:全社会对创新科技,特别是资讯科技的投资大幅增加;企业大规模重组,藉以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和善用新技术;融资市场更趋开放和活跃,风险投资大行其道;创业精神成为风尚;调整经济政策并加快市场开放步伐,特别是进一步开放电讯市场。这些新经济的表征自1998年底开始在香港初现端倪,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经清晰可辨。例如,香港人均互联网主机已从1996年每100人0.75个,提高至目前的4.3%;在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期间,香港共有1,540个公司以性质成立,比一年前的199间个增长了解8倍;至2000年10月初,香港并借地铁上市之机率先推出了电子招股(e-IPO),等等。

除了资本市场作出迅速调适和配合,资讯科技、生物科技以及现代中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之外,香港新经济的发展还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积极担当领头羊和促进者的角色;二是新经济公司藉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区性商业枢纽以及进入内地之门户的有利条件,迅速向海外以及中国内地扩张版图;三是传统产业与时并进,新旧经济互为渗透。一方面,以房地产、银行业为主的传统支柱行业凭借资金、客户基础、商誉、品牌效应等现有的优势,加大投资吸收新知识、新观念、调整经营方向,拓展新兴业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变开始将应用新科技摆上了公司的发展议程。与此同时,新经济公司亦纷纷透过收购、兼并、策略联盟向旧经济公司渗透;藉以获取实质性的载体,缔造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

新经济的崛起标志着香港以创新科技为本、以高增值产业为方向的第三次经济转型全面启动,这不仅有助于加强香港的经济基础,而且亦增加了产业结构的层次性,提升工商业的整体效率,使香港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3、本地内部需求复苏

零售业在第3季的增长速度减慢,部分原因是由于零售业1999年第3季度开始复苏,导致该季的比较基准较高。与一年前比较,零售量在2000年上半年大幅上升12.3%后,第3季的升幅放缓至5.8%。这主要反映汽车和珠宝等较贵重物品的销售情况放缓。不过,服装、家具及家庭电器的销售仍维持强劲增长。经季节性调整与对上季度比较,零售量在第3季下跌4.6,第1季及第2季则分别上升9.1和0.7%。

私人消费开支在2000年上半年较一年前实质上升6.9%,第3季度再取得5.6%的增长。其中,耐用品的开支仍然取得最大增幅,而非耐用品及服务的开支亦进一步增加。居民在旅游方面的开支跌幅减少。经季节性调整与对上季度比较,旅游方面的开支在第一季度实质上升4.9%后,于第二季微跌0.2,第3季则回覆0.5的增长。

消费开支以国民会计基础计算,在2000年上半年较1年前实质上升3.2后,第3季度再增长2.5%。经季节性调整,与上季度比较,消费开支在2000年第一季度实质增长0.9后,第2季下跌2.8%,第三季则回复0.7的增长。

整体投资开支以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与一年前比较,在2000上半年实质上升4.8%后,第3季再激增13%。这主要是因为机器及设备开支继2000上半年较一年前实质上升24.0%后,第二季进一步大幅增加27.8%。由于前景好转,即使实质利息成本较高,这方面的开支仍有强劲增长。楼宇及建设开支的跌势亦大为缓和,实质跌幅由2000年上半年与一年前比较后的12.4%,放缓至第三季的3.5%。公营部门的建造量方面,优先铁路和多个基本工程项目加紧施工,抵消了公共房屋的建造量及减少的影响。私营机构建造量方面,土木工程产量稍有上升,以及现有楼宇的翻新和维修工程显著增加,减低了新建造工程持续下跌的影响。与此同时,地产发展商毛利继续大幅下跌,2000年第3季度较1年前实质下跌13.7%,但跌幅已较上半年的18.4%稍弱。

2000年第3季的存货继续上升,这与本地内部需求大幅增加,令进口货物的吸纳量有所上升的情况相吻合。

4、物业市场

住宅物业市场在2000年第2季度表现疲弱,但在房屋委员会宣布调节其房屋和澄清房屋政策后,七、八月份的市场销售趋向活跃。8月29日的土地拍卖程序规范,亦有助改善市场气氛。买家仍以置业自住人士为主。不过九月稍后有大量新落成楼宇供应所影响。

2000年9月,住宅楼宇的价格,平均较六月上升3%。不过,2000年第三季对上季度比较,价格平均仍下跌3%,但已较第二季的7%跌幅轻微。另一方面,2000年第3季,住宅楼宇的价格及租金仍远低于19年第3季度的高峰,分别平均下跌48%及30%。

商业楼宇方面,写字楼的租务市场在2000年第3季依然活跃。尽管资讯科技公司在最近数月对写字楼的需求下降,但随着本地经济持续复苏,以及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体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此外,写字楼的供应有限,使空置率进一步下降,其中以位于商业区黄金地段的写字楼成尤甚。至于写字楼的销售市场则仍然淡静,原因是利率成本高,令投资者态度审慎。随着零售业逐渐复苏,租务市场在2000年第三季保持平稳。但销售市场则偏软。工业楼宇方面,租务及销售市场在2000年第3季度依然呆滞。

5、劳工市场需求继续增加

随着整体经济活动持续复苏,劳工需求继续增加,劳工市场情况进一步改善。根据以“居住人口”方法编制的最新劳动人口统计数字,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持续回落,由2000年第2季的5%下降至第3季的4.8%。持续失时间中位数进一步缩短,由一年前的82日及今年第2季的74日缩短至第3季的65日。失业六个月或以上的人数比例在同期亦减少,由27%减至20%。人力运用也有所加强。就业不足率在2000年第3季幅下跌2.6%,扭转首两季由2.8%短暂上升至3.2%情况。综合所有就业人士计算,每周工作50小组或以上的人数比例在2000年第3季为34%,较今年第2季的32%及去年第3季的30%进步上升。

由于经济强劲复苏,令劳工需求增加。2000年第3季从住户统计调查得出的总就业人数,与一年前比较,上升3.4%至323万人,较第二季的1.9%明显增长。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幅明显超越劳动人口的增幅,使人力的供求情况在今年以来持续改善,而失业率也因而逐步回落。

随着就业情况有所改善,劳工的收入在近数月亦微回升。2000年第2季的整体劳工收入以货币计算,较一年前增加2%。在扣除同期消费物价的跌幅后,2000年第2季的收入及工资与1年前比较,均有较显著的实质增长,介乎5%至7%之间。

6、物价

2000年第3季,整体消费物价的跌幅收窄。虽然零售商面对商场竞争激烈继续提供价格折扣和其他优惠,但随着消费需求稳步回升,折扣幅度普遍较前减少。在源自本地的成本压力方面,劳工工资已止跌回稳,但新订租约显示物业租金整体上轻微下调,而多项和公共服务收费仍继续受到冻结。至于外来的价格成本压力方面,一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上升。此外,主要供应经济体系的通胀率亦见上升。但最近数月进口食品和消费品的价格仍然下跌。

2000年第3季与1年前比较,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下跌2.6%,跌幅明显小于第一季的5.1%及第2季的4.5%,部分原因是住屋费用的跌幅减少,因为减免1999年第3季应课差饷50%,以致该季的比较基准较低。此外,很多消费品的价值的跌幅亦所收窄,甚至加快上升。2000年首9个月合计,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下跌4.2%,跌幅仍超过1999年的4%,作为主要分类指数的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下跌3.2%,跌幅较1999年3.3%放缓。2000年第3季,经季节性调整与对上季度比较,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的跌幅为0.4%,同样较第1季的1.3%及第2季的0.6%降低。甲类消费物价指数的跌幅亦同时收窄,由第1季的1.1%减至第2季的0.6及第3季下跌1.1%,跌幅明显较第1季的1.9%及第2季的2.1%温和。

7、金融业

2000年第3季,港元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在7.794和7.799之间窄幅徘徊,与总结余的兑换保证汇率走势大致相同。总结余兑换保证汇率自1999年4月1日起,从7.55的水平每日上调一点子(一点子等于0.0001港元),在2000年8月12日到达7.80的水平,与发行及赎回负债证明书的兑换保证汇率汇合,因此500日的过渡期顺利完成,由于本地银行体系流动资金充裕,港元12个月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距,由六月底的43点子,扩至九月底的137点子。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兑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贴美元走势。2000年第3季,港况差不多所有主要外币的均升值,特别是兑日元上升2.2%、兑德国马克上升8.2%,兑英镑上升3%。总的来说,贸易加权名义港汇指数由2000年6月底的132.7,上升至9月底的134.9。

港元在2000年第3季的增长加快至1.7%,而港元存款 在同季亦进一步增加2.0。由于港元存款的增长较港元为快,港元贷存比率由2000年6月底的91.6%轻微下跌至9月底的91.4%。

本地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在2000年六月强劲反弹后,七月时进一步攀升,因为市场预期美国利率或已见顶。在七月初澄清房屋政策亦进一步刺激与地产有关的股票。恒生指数7月21日上升至17921点,8月大部分时间继续维持在17000点以上的水平。其后国际油价飙升,市场忧虑油价上涨会影响通胀、利率,以至全球的经济增长,因而打击各地主要股票市场。本地股票市场亦受到拖累,恒生指数在9月22日下挫至14613点。不过,随着国际油价短暂回落,恒生指数在9月底销为反弹至15649点,较六月底仅低3%。

8、对外贸易增长强劲

(1)产品出口

2000年首10个月,香港的产品表现远较预期为佳。尽管一般均估计出口有所复升,但反弹幅度之大却出乎意料之外,其中总出口在转口激增20%的带动下,跃升19%,本产出口亦有显著回升,比去年同期增长10%。反观1999年全年,总出口仅激升0.1%,而本产出口更下降近10%。

2000年首3季,香港对大部分主要市场的总出口表现出色,其中对美国及欧盟出口分别扬升15%及13%,两者均为去年的主要增长动力来源。在区内经济持续复兴下,香港对亚洲的出口大幅回升22%,对东盟和日本分别有22%及20%增长,而对中国内地出口则跃升22%。香港对其他地区市场的出口亦于2000年首9个月取得可观增幅,其中对东欧出口上升29%,对拉丁美洲上扬21%,对中东则有20%增幅,至于对非洲的增长步伐最慢,升幅仅为1%。

产品方面,2000年1至9月,所有主要的总出口均全面报升,其取得的最大增幅的是电子产品(+30%)及珠宝(+24%);与此同时,其他产品亦有不俗的表现,例如:塑胶产品(+15%)、纺织品(+12%)、家庭电器(+12%)、钟表(+8%)、服装(+8%)、鞋履(+7%)、旅行用品及手袋(+6%)、玩具及游戏用品(+6%)。

由于美国和欧盟需求殷切,以及日本经过长时期经济衰退后备受压抑的需求的所回升,香港的珠宝出口大幅度激升;此外,海外市场对白金首饰续有需求,亦有助刺激珠宝销路。电子产品出口表现理想,主要由世界市场的周期性需求带动;再者,根据2000年1月生效的资讯科技产品及电讯设备的需求持续。

服装出口在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及日本)需求强劲下,大为受惠;若非受到来自拉丁美洲及东欧的剧烈竞争影响,出口表现还可更上层楼。钟表方面,美国和欧洲需求稳定以及亚洲经济持续复升,均有助促进香港出口。至于玩具及游戏,销售主要受美国及欧盟持续不断的消费需求带动上升,而对日本出口更出现强力复兴。

2000年首3季,美国进口有21%的可观增幅,来自中国内地的进口(当中大部分由香港厂商经营)上升23%,源自香港的进口则增加13%。同期,香港对美国出口扩增15%,其中大部分主要产品均取得不俗升幅,例如:珠宝(+35%)、电子产品(+24%)、纺织品(+16%)、旅行用品及手袋(+12%)、家庭电器(+10%)、服装(+7%)、鞋履(+6%)、钟表(+5%)、玩具及游戏用品(+4%)。

2000年1至9月,香港对欧盟出口急升13%,主要市场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及英国等,对香港产品的需求均告大增。产品方面,2000年首9个月,香港对欧盟的电子产品出口上扬22%。其他增幅显著的出口还有珠宝(+18%)、家庭电器(+13%)、纺织品(+8%)、玩具及游戏用品(+8%)、鞋履(+5%)、钟表(+3%)、旅行用品及手袋(+1%)、服装(+1%)。

2000年1至9月,香港对亚洲出口强劲反弹,攀升22%。随着中国内地经济不断增强,香港对内地出口跃升22%。由于中国内地出口持续复升,香港输往国内供出口加工的原材料及半制成品保持强劲。与此同时,在内地消费意欲上涨的刺激下,输往内地供应内销市场的产品亦回升兴旺。事实上,若非受至多项结构性发展影响,例如来自内地本土供应商的直接竞争加剧,以及海外供应商日益直接打入内地市场等,相信香港出口应有更佳表现。

2000年1-9月,香港对日本出口增加20%,主要动力是消费者追求物有所值的产品以及日本零售业为迎合这需求而作出的改变。日本的工业生产增加,亦令香港对该国的半制成品得到支持。在香港输往日本的主要产品中,下列多个类别均取得增长:纺织品(+32%)、珠宝(+31%)、服装(+27%)、家庭电器(+22%)、鞋履(+21%)、电子产品(+21%)、旅行用品及手袋(+15%)、玩具(+14%)及钟表(+13%)。

香港对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亦因区内经济持续复升使进口需求扩大而有所扬升。2000年1月日至9月,香港对南韩出口上升36%,对东盟亦扩增22%。1999年,亚洲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出口带动,进口需求则以半制成品为主,但2000年,在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出口)持续回升的同时,内部需求(包括消费开支)亦呈现显著反弹。

踏入2000的,在亚洲经济复原之际,香港对大部分新兴市场的出口均呈现强烈反弹。今年首3季,香港对东欧出口在该区整体经济复升的带动下,升势尤其明显,增幅达29%。在拉丁美洲,经济亦重现活力,香港对该区扩增21%。至于香港对中东出口亦扬20%,但对非洲出口却增加不足1%。

(2)服务出口

服务出口继1999年初回复增长后,在运输及旅游业的带动下持续蓬勃扩张,2000年首9个月较1999年同期上升14.6%。估计2000年全年,服务出口可取得双位数字升幅。

香港服务出口表现良佳,主要因为亚洲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对外贸易活动全面复升。香港作为区内的运输枢纽,估计2000年空运和海运业均取得双位数字增长。据民航处的资料显示,2000年首9个月,香港的空运货物吞吐量上升17.8%,其中出口货物表现较佳(+19.3%),而进口货物亦取得可观升幅(+15.8%)。海运业方面,表现也毫不逊色,今年首7个月,货柜总吞吐量增长14.3%。

今年首9个月,访港旅客人数增加16.2%,旅游业收益亦扬升10.7%。旅游人均消费下降的趋势似乎已见底回升,2000年首9个月,访港游客的人均消费较上年同期少4.9%,这与1999年人均消费取得比1998年少14%的数字比较,情况显著有所改善。预计2000年全年,游客的人均消费可取得双位数字升幅。随着亚洲各地经济表现理想,区内金融活动大幅回升。截至2000年第三季为止,在亚洲筹措的银团总值增加超过上倍。2000年首10个月,香港是亚洲第二最活跃的银团市场,仅次于日本。在香港资本市场进行的集资活动也十分蓬勃,中国内地公司通过香港股票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额为1999年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