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危机与08年下半年石油价格大涨大落是否有关系

2.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的区别在哪?

3.08年的物价为什么这么高?

08年国际油价_08年20油价上调

投机交易。钢铁石油油价格与以市场投机为目的的非商业持仓量保持正比,2008年和2015年的投机基金的投机交易是引起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金融危机与08年下半年石油价格大涨大落是否有关系

2008年全球通货膨胀会不会死灰复燃?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通货膨胀一直不是一个问题,但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出现了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的迹象,11月份最新的统计,欧元区美国通货膨胀率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涨。对于通货膨胀抬头的迹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在这儿可能有人说,一方面看到次贷危机中货币市场上流动性的短缺,另一方面又在这儿谈所谓全球流动性过剩,这两者之间为什么不能并存?实际上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并存的,在货币市场上之所以出现流动性短缺的局面,是因为信心缺乏,人们不愿意向提供。作为大量的投机资本形成的流动性资本不会填补这个空缺,他们反而从货币市场上会进一步流出,进入到其他市场上进行投机。所以次贷危机将会加剧流动性过剩。

2007-12-27 09:43:29

李向阳:

第二个原因就是高油价,高油价在经济增长率放慢的情况下,油价的上涨将会有可能通过结构性通货膨胀传递到其他价格中去。

第三个因素是美元的持续贬值。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美元贬值就会使全球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发达国家乃至全球将会高度关注通货膨胀的走势,成为2008年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之一。

2007-12-27 09:46:47

邹东涛:

李向阳副所长对2008年经济形势预测最新出版的书做了简明细致的介绍,把精彩的内容展示给了大家。对李向阳副所长的介绍表示感谢。

现在请王逸舟先生介绍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的基本内容。

2007-12-27 09:47:57

王逸舟:

谢谢。非常高兴和各位媒体的朋友见面,大家早上好。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全球政治和安全形势有几个最值得我们关注,包括公众、媒体、老百姓应当关注的几个重要特点,有些特点是有连续性的。9·11以来国际形势走势相关。还有一些是今年突发性或者比较特别的,我概括为五个方面,其实不只五个方面,我们概括了很多,但我觉得媒体的朋友最关心的可能是这五个方面,所以要特别说一说。

第一,今年超级大国美国和广义上讲他的盟友,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等美国强硬派盟友,在打击所谓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围剿伊拉克的反美势力、重建战后伊拉克方面继续逐陷泥潭,让美国、西方头痛不已,今年仍然在持续,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这点看上去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得美国无暇他顾,使得美国战略力量、美国的外交、美国整个在国际上的配置很大程度上由于伊拉克危机的深化,由于伊拉克政治重建过程的缓慢而拖住了手脚。不仅如此,大家对以伊拉克为中心的辐射、放射效应,一种消极的对美国、对西方而言的放射效应再继续扩大。在伊斯兰国家以外的一些其他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乃至于美国,对伊斯兰下层民众的影响辐射在上升。整个西方强硬团队、强硬势力陷入了无休止的对质对峙、仇恨、对抗状态,这是今年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中间有很多事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此起彼伏的爆炸,防不胜防的恐怖袭击,不光在伊拉克,像不久前在土耳其、阿尔及利亚,包括今年在英国格拉斯哥机场,在德国的恐怖爆炸,有的是未遂,有的是正在预谋中的一些活动,很多。

2007-12-27 09:48:52

王逸舟:

总而言之,这是全球政治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热点群,包括我们看到中东地区混乱的迹象,仍然没有什么好转。由于美国的战略失败,所以全球范围内以伊斯兰国家为中心,特别是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带来了全球国际政策安全形势非常紧张而不确定的局面,我觉得这是在年终岁末来谈国际形势的时候大家讲得最多的。大家看电视、收听广播、读报纸,会发现这一年的大事、要闻、媒体朋友总结的,来自于“弧带”、美国围剿恐怖势力、围剿“弧带”势力的反美行动其中带来的负效应可能是最多的一年,今年报道各种形形的问题是最多的一年。第一个重大的线索是不能忽略,虽然不是突发的,但我认为这是近几年国际上最值得关注、而且是持续的一个重大线索。

第二,今年一个突出的国际政治安全现象就是俄罗斯强势崛起,普京外交形成一种咄咄逼人的、非常强的态势。对西方,对美国这些盟友构成了强烈的冲击,也对现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深刻的挑战。我觉得这一年应当说俄罗斯外交、俄罗斯国际关系中非常引人瞩目的一年,虽然这几年俄罗斯随着油价的上升带来了收入的剧增,随着国内经济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和复苏,一直在呈现升势,但今年俄罗斯的出击非常猛,大手笔非常多,强势复苏是非常明显的一年,这一年有很多的,比如大家报道过的比如俄罗斯在北极插旗的,比如跟美国、西欧一些大国围绕捷克、波兰岛,围绕格鲁吉亚靠拢西方的脚步,展开了一系列较量,以及宣称巡航等等,在大西洋太平洋最终重返,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在所有大国中间,俄罗斯强势地位是最快的,他仍然是超级大国,绝对是霸主国家。俄罗斯是往上走是最快的,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仍然是绝对霸主的国家相对下降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差,可以说美国这几年持续在走低,俄罗斯持续在往上走。虽然总体上上美国是俄罗斯等国无法抗衡的,但俄罗斯这种大国显示出了快速上升,给国际政治带来了很多有趣的、惊奇的、令西方大国猝不及防的变化,这是今年一个安全的现象,也会成为国际格局产生冲击的一大线索。

2007-12-27 09:53:57

王逸舟:

第三,今年很多国际方面有关新崛起国家的讨论在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以“金砖四国”,包括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和今年新出现的概念叫VISTA,也叫眺望或者展望五国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金砖四国这几年在崛起,新崛起的五国稍微小一点,但都是地区强国,都处在一个崛起状态,像越南、印尼、土耳其、南非、阿根廷等等,都是各个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大国,而且自身的调整、变革都恢复了生机,在本地区扮演了四两拨千斤的角色,和金砖四国在一起,占了全球人口的一半,全球60亿人口,这四个国家合起来已经有三十二三亿。这是什么含义呢?大家可以想像,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战后发展以后,来自非西方的这些大国、强国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我想这对未来世界的冲击,对国际外交政治含义是非常深刻的,有些今天我们还很难充分去估量,但无论如何这是值得我们,特别是值得中国人关注的,我们也是中间的一员。不能说因为有一个好的迹象,有一个快速的升势就头脑发热,这些国家之间有一些头脑发热,认为可以在世界上扛旗子了,为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紧张摩擦和对抗。

实事求是讲,它和西方的大国和传统势力之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他所谓的强势是相对比较不发展、比较边缘化的点,现在他往中心地带走,但是仍然和西方大国、强国,尤其是美国为首,西方其他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不管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包括话语权,全球的军控等等,主导力量而言有相当大的距离。媒体报道金砖四国、远眺五国崛起的时候不能说得太过,不能说大有取而代之这样的现象,相对而言是带来世界发展更大前景的一个良好迹象。

2007-12-27 10:02:48

王逸舟:

第四,我想强调2007年在国际关系史上可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记录一笔的事,可以作为全球政治气候的元年载入史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年像今年这样突出环境、气候、温室效应、排放问题,而它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是科学家关注的,是生态学者或者狭义上的经济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的主题,成为大国关系的一个焦点,成为人类,包括联合国安理会、主要国家热烈讨论、激烈争论,成为议事日程排在很前面的大问题。所以有人讲,今年是全球气候政治元年,我觉得这个话有道理。30年、50年人们能够认识这一点,起码这一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了历史范畴,成为大国关系的主题之一。包括中国在内,在各种场合、各种会议上、各种协议中间,包括双边的、多边的、全球性的气候问题,特别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这样一个遏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共同的但是有差别的承诺,这可能也是点击率最多的一个概念,可能就是气候,这有很多的故事,我们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讨论今年气候政治的博弈、气候政治的多样性。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而且明年还会继续,今后几年会特别受到关注。

这个源起,也许是今年没有9·11,所以气候上到了这个高度。但从气候学者来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从今年初科学界有共识,我们遭遇了人类有气象积累以来130年最暖的一个冬天,06年初就是这样,到现在还是这样,而且越来越多的共识和感受是我们遇到了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排放带来的很多自然灾害,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周期,可能是跟人类活动、工业化、现代化、大规模建设发展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也好、大国也好,乃至于很多海岛国家、中小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虽然承诺也有提案,但问题本身在2007年凸显出来,我觉得有它的必然性。而且我想说,在未来是肯定的,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你们在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篇幅去报道有关全球气候政治博弈。看看环境问题是如何影响政治关系和政治问题的。

2007-12-27 10:06:18

王逸舟:

最后一点,今年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我们所看到的热点、麻烦地带,今年非常复杂,可以说是此消彼涨。一方面我们看到朝核问题有所好转,朝美之间出现更多的对话。但另一方面朝美问题仍然是扑朔迷离,不排除下一阶段发生意外的可能。今年如果从统计数来说,恐怖的发生丝毫不减,没有比过去几年下降多少,而且像阿尔及利亚、土耳其,欧洲一些国家还在面临高危的局面。另外像一些地区热点,比如说又有新的迹象,传统的像尼泊尔、斯里兰卡有所缓和,但像巴基斯坦清真寺,印度虽然是成长中的大国但也出现了内部的恐怖袭击。欧洲、北美我觉得都有这种内部紧张的现象,都有一些新的麻烦。我想说的是,热点冲突某些方面缓解了,但我们不能排除再有意外出现的可能,不能排除未来一段时期出现大的爆发、大的冲突的可能。大家都说现在中欧地区开了好几次和会,中东地区巴以关系有所缓解,但不敢说明年不会出现大的冲撞或者小规模战争,很有可能在这个地方出现。

所以这是我们今年研究国际关系最头疼、最不确定的一方面,到底如何判断国际热点这些战事、这些麻烦,到底是减少了、趋缓了还是有可能继续增多,我只能说此消彼涨,而且不排除未来的时间出现新的战略意外和新的对抗的可能,谁也不可能说未来不会发生9·11,谁也不排除说伊朗核问题会引起战争性对抗。谁也不敢说在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上,尤其涉及到一些战略挤压地带,像波兰、捷克、格鲁吉亚不会有新的冲突和对质的出现,今年的国际形势虽然不确定,但是值得指出,值得媒体保持关注的一点。

2008年根据皮书作者的总体判断,明年大体上会连续今年的态势,但明年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看的,媒体要特别重视。首先说中国,中国明年有三件大事,首先是要守住三八线,所谓三就是三月份的台湾地方选举,现在是高危期,完全有可能对我们的外交、国际关系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形势产生严峻的冲击和考验,陈水扁就想唯恐天下不乱,哪怕洪水滔天,把事情做得越糟越好,其他国家越闹我越高兴,想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美国也在乐观其成,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对付这种挑衅?特别是他到了走边缘的时候,按照我们来看让我们无法容忍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恰当地应对,不至于危及我们国内的大局,从而影响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这是全球都在关注的,也是目前我们需要特别重视的外交难题。虽然台湾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但同样涉及到国际关系问题。

2007-12-27 10:12:59

王逸舟:

“八”就是明年的奥运会,一个重大的体育盛会,中国史上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运动员、外交家、国家元首来中国,包括美国的很多在位的高层领导,还有很多元首、首脑,光记者同行就会来几万人,这对中国来说是很大的考验,虽然是在北京,但对全国来说都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特别大的考验。我们能不能把奥运会平稳地、成功地办好,奥运外交涉及到中国的形象,涉及到各个方面,对我们来说明年会有特别多的事情,把这个办好,最好成为奥运史上一个非常成功的记录,我觉得是明年要做的一件大事,不光是体育。

2007-12-27 10:18:15

王逸舟:

第三件事是奥运会之后中国要承办亚欧首脑会议,从规模上讲不亚于去年召开的中非首脑峰会,那次来了48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这次也会非常多,而且涉及到两大州,亚洲地区和欧洲地区的一些国家元首和首脑。作为东道主,中国为此也将倾注我们的全力把它办好,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进步,把更好的形象展示给世界,根据国际惯例把民生的、国际重大问题取得新的推进,这也是明年媒体需要关注的大事。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三件事是中国08年要特别关注的。从全球范围来看有一件大事情:明年主要国家的大选,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的最高层更迭,跟一般小的国家、小的地区***更迭不一样,这是非常大的事情,可能带来全球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当然首先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谁都说不准,包括美国人都说不明白是谁可能入主白宫,是一个黑人领袖还是一个妇女,我们都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明年政治是一个特别热闹、特别喧嚣,不只在美国有影响力的大选,会带来很多关系的调试,带来很多很微妙的、激烈的争论。刚才向阳讲,美国经济一感冒,其他国家打喷嚏,其实美国大选也是这样,他们大选时总是对全球政治和关系产生很多故事,很多丑闻,很多政治问题都出现了。

另外是俄罗斯,普京任命了新的接班人,但是未来的新结构,如何运作,对俄罗斯现有的外交、国际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我觉得还是让人非常有兴趣来观察的。特别是普京今年强势的崛起,还有一系列没有处理完的事,比如与西方对抗,冲击,包括石油、美元等等,明年双巨头的结构,普京主导下的巨头结构明年怎么去运作,我想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注意的看点。

2007-12-27 10:19:19

邹东涛:

感谢王逸舟先生对全球政治以及安全报告的内容介绍。现在请到会记者提问。

2007-12-27 10:31:12

燕赵都市报记者:

请问李博士两个问题:刚刚有一个问题说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相当大,并没有具体说哪些方面来论证,请您说一下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哪些方面?中国普通的老百姓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或者尽可能规避这样一个风险?

第二个问题,现在CPI今年11月的时候已经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老百姓已经感受到了通货膨胀,很明显,请您介绍一下,现在的通货膨胀是到了一般性严重、比较严重、还是很严重?08年的通货膨胀会不会持续下去,或者说更严重,请您分析一下。

2007-12-27 10:31:26

李向阳:

你第二个问题是给我出难题。我首先说第一个问题,美国经济放缓和次贷危机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从贸易来说,可能媒体上已经报道过人民银行做过一个估算,美国经济如果降低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的增长里将会下降6个百分点,所以通过贸易这个渠道毫无疑问会产生重大影响,而进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已经超过1/3,所以这个渠道很显然是非常大的。至于次贷危机,通过金融领域的影响,反而没那么明显,因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体系,这几年开放的步伐走得比较慢,所以还没有分享到当初美国人搞房地产抵押发行的各种各样的有价债券,没有进入这个领域,只是很小范围地进入。但是可能间接会有一些影响,如果在今后一段时期,次贷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提高,无疑就会影响到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受次贷危机相对比较小,反而看到很多国际游资又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体的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对我们来说是好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负面的是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实际更大了。如果大量游资寻求安全性,除去赌人民币升值之外,再赌中国市场的安全性,对于中国的人民币压力实际上是更进一步提高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在理论上实际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因为从结构性通货膨胀到一般性的通货膨胀之间,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很难给它扩展到多少产业的时候、多少种产品的时候才是一种从结构性转化为一般性。因为一般性通货膨胀的定义是由于货币投放量过多而引发的价格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精确定义。而它的起源的确是由于农产品、油价这些影响,可是我们看到,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货币投放量过多在后续的价格上涨,正在起助推器的作用。所以,我对它的发展前景应该是值得高度关注的,我只能这么说。除去CPI之外,PPI就是生产价格指数也已经上来了,生产价格指数到消费价格指数之间早晚会有一个传递过程,如果中间一旦传递过去了,毫无疑问就只能说是一个总体性的通货膨胀了。至于你说现在是不是,我无法给出一个答案,因为多少商品价格已经上涨,波及到多大范围,我现在拿不到这个数据,所以无法作出一个肯定性的答复。

2007-12-27 10:33:04

记者:

这次福田来中国访问了和上一次安倍来有什么不同?会谈什么样的议题?包括这次福田上台以后,会对安倍当时的施政做哪些修正?会有什么效果?

2007-12-27 10:36:29

王逸舟:

安倍去年的访华,我们叫破冰之旅,那次访华的最重大成果是打破了小泉执政六年中日关系的僵局,可以说开启了中日关系一个新的时期。温总理今年4月访日,叫融冰之旅,使得这样一个趋势得以发展。这次在此基础上,福田首相对中国一次重要访问,我们可能会看到2008年对日访问,构成这样一个连锁的中日关系朝好的方向演进的不同环节。如果从这次和安倍上次访华有什么不同,上次更多是意向性的,是打破坚冰,开始朝着一种好的方向推动,一次大的推手,而且那次提出了中日关系互惠关系的战略,尽管我们对安倍有各种各样的批评和说法,但从这点来说是可以肯定的。这次福田访华不一样,刚才说了安倍首相访华是一些具体的、持续性的大于实际性操作层面的,而这次福田访华我们希望能够取得新的突破,不只是象征性的、礼仪出访,能够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比如中方希望台湾问题能够得到日方更多的关注,在遏制方面日方有更明确的承诺,以往日方在我们看来是有一些问题的,希望在这点上能够有进步。

日方也有他们的期待,他特别希望在中日、东海划界谈判上取得实质进展,甚至包括在日方的重大需求,比如加入安理会,比如对朝鲜核问题上日方立场取得更大理解。这次在两国***议事日程上,我觉得会比上一次更细化的多,当然我没有把握的是,到底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只能说,这次和上次相比,这次更进入实质问题,双方取得了更实质性的进展,如果成功的话,我觉得一个周期标志是对明年日本的访问成行,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标志。我相信福田首相来访和明年访日可能成行会开辟一个新的时期,把前一段时期比较冷的局面彻底走向一个新的正常关系,尤其是东亚关系。两大国之间有一个更好的、携手的关系,所以这次中日领导非常重视,可以说是今年的一个大头戏,也是中国今年对外交往的重要活动,这次接待规模非常高,安排非常细。日方也是一样,日方对这次活动做得准备非常细,媒体对此也提到了十几点建议,对此给予了很高的期待。

所以我希望,也衷心祝愿福田首相这次对华访问能够取得成功。

2007-12-27 10:37:46

成都商报记者:

刚才您提到美俄大选的问题,作为世界重要成员,我们知道中国从今年“十七大”到明年三月份的换届过程中,各种人事布局也在进行调整,随着一批新人进入中国的高层,对我们这样一个外交政策会不会带来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形势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2007-12-27 10:42:22

王逸舟:

“十七大”确实推出了一批“新人”,在外交、军方。从我自己的研究角度来看,我觉得明年两会以后会有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专业化程度会更高,而且更加务实,因为总的趋向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是会大大强化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方向,在保持礼仪外交、守法外交,大国外交同时,对中国公民的、社会的,百姓的关注,会持续增加。以我个人的观察和了解,这批处在外交的首长和将领非常熟悉国际情况,非常了解现在我们所关注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对中国海外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的关注,包括中国在未来可能会有什么样重大的影响,对这些非常敏感。

我期待明年两会以后中国会有一个新的、新的班底出现,他们更加专业化、更加熟悉国际事务,很多人,包括军方很多首长都有海外的经验,比如使馆、驻港部队、国际维和等很多方面的经验,他们对国际责任、国际形象、中国需求比我们敏感得多。我看好“十七大”以后,特别是两会换届以后中国外交继续保持这样一个底气十足、进取意识强烈,不断在国际舞台上承担一个更加负责任、更加有大国风范的角色,这个期待是可以有把握的,有这样一个判断。因为涉及方面太笼统,所以我只能这么说。明年是改革开放30年,据我所知,各个部门,包括学界、军方、外交部门,乃至中央,都在总结30年来我们在坚持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进步,因此这样一个总结不只是为了回顾,更着眼于未来,我期待“十七大”以后,新的***能够坚持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和世界合作的温和、开放的态势。

2007-12-27 10:43:20

文献出版社编辑:

我想请问王博士,明年俄罗斯的新总统就要上任,他提出要任命普京为总理,在明年新总统上任之后,您认为是不是要继承普京总统目前的外交政策,请您对未来中俄关系做一个新的预测。

2007-12-27 10:46:32

王逸舟: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我相信新的总统会是普京政策的一个坚定执行者,这是没有问题的。基本是总理总统结构,也就是普京主导的外交。有趣的是,权力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一些微妙的人事、布局上的变化,但不会有大政方针的改变,还是普京主导。第二是政治关系,我觉得目前还很难评估,基本不会有大的冲击,普京始终是重视欧洲或者西方和重视亚太地区,他自己强调是并重的方针。在亚太地区,尤其对中国,他们是非常重视的。我觉得中俄友好、中俄战略对话、协作态势还会继续,虽然有些具体问题,比如边贸、石油、军事合作方面会有一些小的问题,但是大局还能够期待明年之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如果说有一些不确定的,下一步俄美关系,或者俄国和西方的关系要朝什么方向走还是要看一下的,也许有变数,也许有新的调整,但中俄关系我没有感受到会有大的变动迹象。

2007-12-27 10:47:09

邹东涛:

今天是2007年的岁尾时节,大家都在翘首即将来临2008年。最岁尾时节,筹备这两本黄皮书的发布会和研讨会,我有很多感想。昨天12月26号是诞辰114年,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了《走进》,展示了中国1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和个人的奋斗历程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个月底,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9年纪念日,我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29年的历程,因为这29年来,我对中国改革发展研究思考一天也没停止,因此有一点思考。

29年以来,中国的GDP平均增长率高居世界第一,这点是世界上除了中国的所有国家都没有做到的,所以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今年年初公布,06年的数字,GDP是9.8,GDP总值20万亿多,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率高于去年同比数据,而今年年底现在还没有公布,到年初公布,GDP平均增长率将会高于2006年,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蝴蝶煽动翅膀能够掀起纽约股市的风暴,近两年以来已经被世界股市证实了。中国经济风驰电掣的增长备受世界各地关注和世界各国中国FANS的热情欢迎。

在2007年即将过去,2008年即将到来,而且2008年是世界中国年,刚才王逸舟先生已经讲过了,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研究国际上的情况,因为中国的高速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这29年来中国高速发展,不仅与中国国内的长期稳定有关,而且也与世界总体上对中国的安定环境有关。所以未来的持续发展必须研究世界政治环境,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王逸舟、李向阳这两位高端专家做这项工作是对中国的贡献,也应该是对世界的贡献。这些年以来,这两位副所长一直在做这两本书,每年都有很好的反响。过去两周,都是着眼于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现在世界的发展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已经一去不返了,叫世界经济、世界政治。这个世界已经叫地球村了,不管距离多远,也会影响到整个世界。

2007-12-27 10:48:24

邹东涛:

中国的高速增长对中国是好事,对世界也是好事,但世界的关系比较复杂,国与国的关系,它强调一种利益,而不是友谊之说。都是各国权衡利益的一个美好的语言,但是本质上还是各自发展自己,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对于中国的发展叫好,大国也赞赏,但大国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一方面要利用周围经济高速增长的市场给他的国家带来好处,另一方面又极不情愿中国高速增长,中国的地位上升。

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的区别在哪?

当然有,石油价格上涨说明经济看涨,企业加足马力生产,石油需求增加不就上涨了。石油下跌说明经济不好,企业不能开足马力生产,因为根本卖不掉这么多,及时是减价销售。大涨大落是对经济危机的反应,现在经济稍微好点了,油价上去了一点了。股市也好了,说明企业情况好转。

08年的物价为什么这么高?

国际油价是根据几个重要的石油交易市场定的,比如北美布伦特原油市场,每天都有变动,完全市场化定价。国内油价的定价比较复杂,又几大因素:一,垄断企业的意愿;二,国家的政策;三,市场供需情况;四,国际油价。至于受每个因素的影响有多大,不同时期各不相同。比如去年,国际油价看涨,但是为了减轻通胀,我国发改委要求国内油价要平稳。再比如去年下半年,发改委希望油价稳定,可是两个石油巨头认为自己亏本,于是造成柴油断货的危机。再比如,08年国际原油已经跌倒谷底,可是国内油价依然不降,就是因为石油垄断企业对油价的操纵。然而国内油价的发展趋势是与国际油价接轨,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越来越依赖进口原油,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化改革是既定命题。关键是在这个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垄断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利益。说白了,就是石油垄断企业愿意为了国家民族大义,吐出多少既得利益。

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有国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国内经济运行过热的原因。

一、国际原因。

1、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高位,近来更是突破了每桶100美元大关。原油是一种重要生产和生活原料,它的上涨,无疑为中国物价上涨提供了一个潜在推动力。

2、也就是因为油价上涨,用生物原料(如玉米、大豆等)生产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油盛行。西方国家减少玉米、大豆等粮食原料的出口,使玉米、大豆等原料价格普遍上涨,直接推动了由大豆生产的食用油的价格普遍上涨。由于玉米、大豆等饲料或饲料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动猪肉、食用油等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3、由于对人民币增值的预期,及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预期,大量热钱流入中国,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

二、国内原因。

物价的上涨,最终是物质的增加赶不上货币发行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而权威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的食品及绝大多数上涨物品的生产量,并不比往年减少,而在逐年增产,也就是物质的绝对量仍在增加。但食品等生活必须品价格仍在不断上涨,那就是说,2007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货币发行量远超过物质生产量造成的。那么,造成2007年货币供应增加的原因,就应是造成2007年生活必须品普涨的主要原因。造成2007年货币供应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1、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需要大量的奥运设施建设,虽然大量的奥运设施已在几年前就开始建设,但2007-2008年,是奥运设施建设的攻坚阶段,成千亿至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增大了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所以,短时间内的奥运设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增加了中国市场货币供应量。

2、2007年,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股市指数,差不多翻了一番(如上海的股票指数,从年初的2000多点,至最高点的近6000点)。其它国家的股票升值不大,但中国的股票在2007年升值如此迅猛,这可是成万亿元以上的总值增加。而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公司,大多为中国公司。这就是说,在2007年,通过股票的升值,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中国公司,直接获得了如此大的资金投入。而这部分资金,又通过扩大再生产的形式,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3、因中国房地产的升值预期,这几年中国房地产迅速升值,国内或国外的资金大量流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资金,最终又不断地被房地产公司进行再投资(可能是房地产,也可能是其它产业),也直接进入了中国市场,增加了货币投入。这可也是以万亿为单位的资金投入。

4、前几年中国为促进投资,发展经济而设立的银行存款利息税,虽然现在已极不合适,但取消利息税,伤害到相关部门的利益,受到相关部门的抵制,仍一直沿用至今。本来2007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再加上利息税,虽然国家几次上调了利率,但将钱存到银行仍不仅不能赚钱,反倒要赔本。这就逼着将钱存在银行的人们,急着将这部分资金从银行拿出,投向市场,以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5、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货币兑换率的差异,使中国货币的实际价值高于现行兑换率。例如,虽然1澳大利亚元能兑换6.5元左右的人民币,但1澳大利亚元在其国内的购买力,也就差不多1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即如1元人民币在中国能买1市斤西红柿的话,1澳大利亚元,在澳大利亚也只能买1市斤西红柿而已。前几年,由于中国的食品的质量不太高,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再加上西方国家所建立的种种经济壁垒,中国的食品很难打入西方国家市场。随着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及中国食品生产的标准规范、质量提高,中国的食品出口量大大增加。中国食品具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再加上货币利率的差距,出口中国食品大大有利可图。大量大米、玉米、小麦、猪肉等中国日常必须生活品的大量出口,虽然国内的物质生产绝对量还是上升了,但留在国内的物质总量却减少了。这使货币与物质的矛盾更加尖锐。

6、中国自己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在大量拿玉米等粮食生产生物柴油。仅2006年和2007年,中国就投巨资建立多个生产生物柴油的项目。有的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利用自己的特权,甚至用食用油(说成是废食用油脂)生产生物柴油。这一者推涨了生猪生产饲料(如玉米及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的价格,更是直接推高了食用油的价格。(其实,猪肉生产,也能生产食用油(猪油和肥肉),而植物食用油价格的涨价,也就推高了猪油(或肥肉)等相关物质的消耗,最终使生猪的价格更高)

7、中国时下流行的政绩工程,导致很多省、市级等地方,行政不能和中央步调完全一致:中央要通过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但地方为了政绩,相互间攀比,一个城市连续3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都认为不高。若可能,你让他管的这个地区,经济增长能达50%以上,他都不嫌过。这就造成中央千方百计宏观控制经济增长,以防经济过热,而地方千方百计吸引资金,以增加资金投入,以防经济不热。从而使中央的宏观调控无法落到实处,或者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8、2007年公务员工资调整(涨工资),既增加了购买力,也增加了货币发行量,更是增加了买、卖双方的涨价预期,降低了涨价的阻力和成本。

9、由于中国经济的增加,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生活必须品的购买力。生活必须品的总消耗量增加。若这个总消耗量的增加超过生活必须品生产的增加量的话,那生活必须品生产量的增加就有可能成为负增长。

10、中国生猪生产中的黑耳病的暴发,更增加了肉(包括猪油)市场的供求平衡,使当时早已开始的食用油涨价火上浇油,作为导火索,最终点燃了以食用油和猪肉涨价为首的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全面上涨。

11、由于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增加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降低了涨价的成本和阻力,使涨价向全方位漫延。从而造成了2007年物价的全面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