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降息预期会反转吗?美联储本周的国会听证会非常关键

2.2017年,心理学领域出现了哪些反转了经典理论的研究结果?

3.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原油止盈止损是什么意思?

5.人民币贬值有什么好处

6.2022年复苏利好什么行业3篇

油价趋势反转说明什么效应_油价趋势反转说明什么效应呢

美国次贷危机始于2007年下半年,到现在已过一年有余,其效应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短期效应;第二阶段为中期效应;第三阶段为长期效应。按照次贷危机阶段划分,全球经济目前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围绕这一问题,讲一讲次贷危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穿插分析全球经济的现状及前景,以及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短期内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一)次贷危机在短期内显现出的主要特征

1.干预使金融市场恐慌得到初步遏制

次贷危机发生之初的主要表现是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短缺。为了遏制流动性短缺波及到整个金融市场,造成金融危机,发达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干预。首先是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其次是降息,再次是减税。美国甚至进行了二战以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系列行政干预。的一揽子干预,基本上把次贷危机最初阶段的流动性危机化解。

2.防止金融危机成为优先目标

货币管理当局在控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物价稳定等目标时,首要的应是遏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但是,在次贷危机第一阶段,遏制通货膨胀成为次要目标,防止整个经济滑入金融危机成为首要目标。

3.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

2005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到2007 年下半年诱发了次贷危机。截至今年7月,房屋开工率在继续下降,房屋的销售情况继续恶化。国内国际对于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分歧非常大,大多数国际机构和私人商业机构认为,今年底或明年初有可能触底,但触底不一定反弹。

4. 短期内发生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次贷危机第一阶段对实物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渠道向实体经济的传递,最直接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信贷紧缩。衡量市场信贷紧缩的诸多指标中,重要的是公司债券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别。差别越大,表明公司债券风险越高;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继续扩大,表明金融市场紧缩趋势仍然在继续恶化。但去年10月作出 “短期内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的结论,现在来看仍可坚持。

(二)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今年,继第一季度出现0.9%的低速增长后,二季度又出现3.3%的高增长。这主要是美联储在背后干预的结果,其中减税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减税使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刺激了消费,这是美国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短期的经济刺激,尤其像减税,一般持续6~8个月,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到第三季度减税效应有可能消失,私人消费投资在第三、第四季度会进一步下降。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家庭可支配实际收入急剧上升。7月份开始有下滑趋势。实际上美国通过金融渠道投资为经济增长的贡献,1~3季度一直为负数。而促进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出口高速增长,达到3.1%;二是消费。鉴于减税效应将逐步消失,美元汇率出现了触底,对欧元、对日元汇率正在回升,因此美国经常账户贡献度会减少。今年三四季度和明年初,仍然不排除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

与实物经济相比,在虚拟经济方面,首先表现为金融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现已波及到证券市场出现下降,但和我国股市相比幅度不大。

二、次贷危机将使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中期,突出特征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今年7月,美国消费价格指数达到5.5%,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扣除能源、农产品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说明美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来自外部的传递,包括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也是这样,欧洲中央银行认可的欧元区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是2%,超过2%就会危害整个经济的发展。

日本经济受长期以来通货紧缩的困扰,最近也出现了上涨,虽然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刚刚过零,但截止到今年6月,名义消费物价指数已接近1.9%。因此,目前和下一阶段全球通货膨胀趋势将会继续加强。原因有多种,一是经济自身,更主要的是和全球农产品、大宗商品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紧密联系。因此,防止通货膨胀将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政策目标,有可能提高利率。

究竟是经济衰退的风险大、还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大。如果能确认经济衰退的风险不大,治理通货膨胀也就是维持物价稳定。在过去20年间,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低物价保持下来。如果各国中央银行把通货膨胀目标放在次要地位,便有可能出现成本上升,由此,就会像上世纪70年代能源价格上涨或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公众为保证利益要求提高工资。各国中央银行决不会冒此风险把过去20年来所建立的信誉毁于一旦,当实物经济处在稳定状态,治理通货膨胀就会是优先目标。

我们认为,次贷危机中期对实物经济的影响将逐渐从投资领域,即金融领域扩展到私人消费。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在第一阶段更多是流动性短缺,到第二阶段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跌,个人的消费支出,个人的收入,证券市场的下跌,通过财富效应将会影响到个人收入,以及个人预期的收入,进而将使个人的消费欲望降低,私人消费放慢,进而通过这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经济是由70%私人消费拉动的,因此,一旦私人消费出现了问题,美国经济放慢或者衰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今年7月,美元汇率走强,人们似乎看到美元触底,但又很难判断美元已经由此出现上升周期。这种情况与美国、日本、欧元区三大经济体走势相关。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高达3.3%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出现了负增长。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以及美国次贷危机风险初步遏制的预期,使得人们开始看好美元。但是,由于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所以美元走强的趋势能否顺利出现V字形反转,现在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次贷危机中期效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向这方面发展。

总体来看,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多中期阶段中,整个发达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实体经济的走势不容乐观,最直接的逻辑是说,发达国家要治理通货膨胀就必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这对实物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影响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

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泡沫经济所不同的是,基于市场经济自身发展,次贷危机亦逐步地发展、演变形成。从房地产市场的最初繁荣诱发信贷紧缩,信贷紧缩逐渐波及到证券市场,再波及到实物经济,这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因此,它的恢复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和20年前发达国家放松金融业管制密切相关的。由于放松管制,使得银行以所谓金融创新作为在国际金融市场赚钱的主要手段,从而使得银行通过资产的证券化,人为地把风险压低。相应的信用评级机构把房地产发行风险级别提高,显然是和该机构行为无人监管或是监管不利联系在一起的。

做企业的都知道,风险在金融市场上和价格连在一起,风险降低了,也就是风险定价低了,如果回到正常的价格水平上,风险定价上融资成本就会上升。过去20年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之所以能够实现通过负债消费,很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市场融资成本非常低。目前,全球的融资成本正在上升,如果使金融自由化风险回归到正常水平,由此有可能会影响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负债消费模式。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就是美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我国的大量出口就是靠美国经济需求拉动的,即使出现微小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出口增长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除了受次贷危机影响外,还有几个因素值得高度关注。

第一,房地产与次贷危机向欧洲国家蔓延。近年来,欧洲国家最具有增长活力的英国、冰岛、爱尔兰、西班牙,背后的支撑都是靠房地产。今年第二季度以后,原来房地产价格上涨特别疯狂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调整的趋势,会不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覆辙?这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如果重蹈美国次贷危机覆辙,欧洲经济就有可能出问题。然而,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并不像美国靠资产证券化发展,更主要的是欧洲国家,如德国没有太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问题。所以,只要德国经济不出大问题,欧洲经济、房地产和次贷危机蔓延的风险就不会太大。

第二,全球利率呈缓慢上升趋势。次贷危机中期后,发达国家将会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的目标,为此,将会提高或至少不再降低利率,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将会是全球性的金融利率走势。到现在为止,一切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印度、韩国,已经开始进入体系过程中,欧洲中央银行已经提高一次利率,只有美联储在观望。总体来说,全球利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呈缓慢上升趋势。

第三,未来高油价走势仍呈常态。目前,国际上对于油价走势的看法分为两大阵营,且分歧很大。油价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从100美元以下上升到147美元的疯狂上涨。对此,发达国家成员将其归结为供求失衡。从供给方来看,欧佩克供给不足,因此国际能源组织一直让欧佩克增加产量;从需求方来看,中国、印度等国家需求过于旺盛,正是由于供求失衡,导致这一轮油价的上涨。而发展中国家和欧佩克成员认为,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投机造成的。7月份,油价从147美元跌到110多美元,跌幅高达20%,全球供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显然金融市场投机论更有说服力。

在未来很长时期内油价有可能下降,但绝不可能回到最初状态,高油价仍然是常态。只要跌破100美元,欧佩克国家有可能出现限产措施,考虑到目前欧佩克全球能源价格控制越来越强、供求差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如果出现限产,完全可以主导未来油价的走势。所以,有可能在未来还维持在100美元,或在100美元上下继续波动。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1. 出口增速放慢

使出口增速放慢的因素有国际与国内两种。国际因素与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增长率放慢有关系。但是,还要关注国内因素。最新海关统计,前不久中国在一些主要贸易市场上的份额出现下降趋势,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因为,仅仅是周期性的下降不用担心,待走出低谷,增长率自然就回升了,这是无法干预的。但是,份额下降说明出口竞争力出了问题,而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出口退税率在降低,《最低工资法》使工资水平上升,治理污染、降低能耗等措施叠加在一起正在对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围绕出口增速问题,更需要关注国内问题,即国际外部需求变化出现下降,是我们控制范围之外的事,但企业如何应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出现下降,即使在未来经济复苏过程中,仍然有可能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

2.通货膨胀输入压力加大

过去几个月,中国通货膨胀在迅速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国际因素。这对西方国家来说,他们不太担心,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在经济学中,只有核心消费物价指数过高,才真正体现经济过热,如果仅仅是名义上的CPI过高,只是外部冲击,待周期性的回落之后就正常了;但是中国不一样,因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素造成的,只要涨价老百姓就反对。因此,中国面对CPI和国外面对CPI的困境完全不一样。我们面对的通货膨胀,即使是输入型的,压力亦非常大。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再考虑到国际经济过热的双重压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压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3.对资本市场的心理冲击

中国的资本项目、资本流动没有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股票市场在过去几个月中出现股灾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股票市场的跌幅,美国不到15%,而我国是60%多,全球第一,很显然这和心理冲击是有关系的。之所以造成心理冲击,这和改革开放30年期间经济没有遇到大的冲击有关系。19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由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很低,我们很容易应对过去了;而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在全球经济互动的格局下,使人们突然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因此对中国的冲击更多地是心理上反映过度的现象。

4.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热钱流动

在早期,我们更多的担心是源源不断地热钱流入,而近期开始担心热钱流出怎么办?如果热钱大量流出,要看是持续性的还是短期的,如果是持续性的,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比热钱流入还要可怕,如日本经济当初就是因为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出,即以热钱流出为导火线,导致资本泡沫崩溃,形成长达15年的经济衰退。

在美元汇率和热钱流出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存在。尽管国际上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致已经接近均衡汇率,人民币兑日元、欧元,尤其兑欧元升值的幅度并不大,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了百分之二十几,这对欧盟压力越来越大。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大,兑欧元不排除继续升值的可能。

5.外汇储备保值和升值的风险在加大

目前,有10余万亿人民币投资的保值和升值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过去两年中,很多人提出面对全球资产价格泡沫的崩溃以及全球经济衰退低迷的状况,可以利用有利时机把资产投出去赚大钱、抄底,实际运行的结果,抄底的风险仍然非常大。最明显的是两房投资,美国公布了中国在两房债券投资中高达3000多亿元,但到现在说不清是在美国房地产调整前进入的,还是2007年次贷危机前后进入的,这反映出我们对全球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金融风险估计还有很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像对黑石的投资,以及正在进行中的投资,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必须有充足的风险意识。

换句话说,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全球经济泡沫崩溃的情况下,投资海外也并非遍地是黄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是外汇储备增值和保值的重要内容。此外,在运用外汇储备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时,我们还可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制度约束。虽然他们在喊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但真正到中国大规模主权基金对外投资进入时,他们将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且不说金融领域会限制,即使进入实物领域,仍然会有非常多的限制,如何应对保值升值的风险,这是新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2008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的讲话)

7月降息预期会反转吗?美联储本周的国会听证会非常关键

整体经济周期下行或者景气发生切换,是抱团瓦解的两个重要触发条件。

反者道之动,任何极端的抱团终有瓦解的那一天。

辛丑牛年春节刚过,A股市场风格突变。此前的抱团股纷纷重挫,在截至2月24日的短短5个交易日内,高度抱团的食品饮料板块大幅下跌了近14%。这会是又一次“摔”吗,还是抱团股真正瓦解的开始?

本轮消费抱团,始于2017年的高景气,2020年的疫情把这种抱团推向高潮,估值溢价已经远超合理水平。各种关于抱团的概念性故事层出不穷,赛道论成为市场津津乐道的主题——看估值、看业绩早输在了起跑线,选对赛道才能躺赢。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本轮抱团的一些典型特征,在过往的抱团中都曾反复出现。A股 历史 上的那些抱团都是如何瓦解的呢?美股“漂亮50”的衰落又有哪些启示?

抱团的瓦解一般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整个经济和市场周期下行,系统性风险让抱团瓦解,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令金融地产抱团瓦解、2018年中美经贸关系紧张市场系统性下跌令消费抱团中断、上世纪70年代美国“漂亮50”抱团也是因经济周期下行而终结。

第二种类型是,估值过高导致抱团自身的脆弱性加强,抱团从自身内部瓦解,比如2015年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的抱团。

第三种类型是,抱团板块已经不具有绝对和相对的景气优势,资金纷纷遗弃原有抱团板块,去追逐新的高景气领域,导致抱团瓦解。2010年金融地产抱团的瓦解、2012年消费抱团的瓦解,都是由于高景气的消失。

本轮消费抱团的瓦解,很可能会来自于第三种类型。在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迎来高增长,“再通胀”预期升温,此前受疫情冲击严重的顺周期行业都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相比之下,消费的景气度就变得相形见绌了。追逐高景气度是资金的天性,自然会从消费中撤离,抱团也就瓦解了。

1月下旬,《证券市场周刊》发起的“远见杯”预测调查显示,机构们对2021年中国GDP(不变价)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9%,增速将比2020年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1月份最新的IMF《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5.5%。

抱团下的极端分化行情

2021年以来,A股火爆异常。截至2月17日,沪深300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15.1%,上证综指也上涨5.2%,而且,绝大多数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都突破了万亿元,呈现一幅牛市景象。

巨大成交量和指数大幅上涨的背后,却是抱团的进一步加剧,而大多数股票表现并不如人意。

其一,大概有一半的行业2021年是下跌的。只有休闲服务、化工、食品饮料、电气设备、银行和农林牧渔6个行业的涨幅超过了沪深300,绝大多数的行业涨幅都弱于沪深300,甚至有近一半的行业2021年还是下跌的。

其二,75%的股票2021年是下跌的。在约42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000家2021年实现了上涨,75%的股票2021年是下跌的。全部个股涨跌幅的中位数是-10.3%,也就是说,如果随机买股票的话,运气也比较平均,2021年以来大概率会亏10%。

春节前这种抱团的极端分化行情,只是过去几年机构长期抱团消费的一个缩影。

这一轮消费抱团始于2017年。此前的消费板块(尤其是食品饮料板块)沉寂了多年,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又是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等唱主角,任何前瞻性的预判恐怕也很难预知消费会再次成为抱团的对象。

根据招商证券策略报告的数据,公募资金对消费板块的配置占比从2016年四季度的18.3%上升到2018年二季度的29.6%。

抱团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的,2018年中国经济遭遇中美经贸冲突,经济周期下行,A股面临系统性熊市。这让消费的抱团有所中断,公募资金对消费板块的配置占比到2018年四季度一度下降至25.8%。

在2020年的疫情冲击下,资金对消费板块的抱团更加明显。疫情令大部分行业都陷入了萧条,但消费板块(尤其是必选消费和医药)依然维持着稳定的增长,逆周期属性产生了相对的景气度优势,让资金纷纷流入消费板块进行避险。

但当抱团在2020年下半年愈演愈烈之时,股价和估值已经开始逐步脱离基本面的合理性,“抱团-申购”的正反馈加速推升了估值,抱团迎来了高潮。食品饮料估值上升到十年来最高水平。

就像历次抱团一样,市场开始构筑一个个美妙的故事来试图解释这种高估值:比如,定价模式发生改变,从PEG向DCF转变,市场已经对短期业绩不再感兴趣;估值和基本面都不重要,选对赛道才能躺赢,“赛道论”大行其道。美丽的皇帝新衣让抱团迈向高潮的同时,也为以后的瓦解埋下了祸根。

抱团的逻辑演化特征

抱团说明各路资金都形成了共识,但共识的发展并不都符合理性。A股机构投资者的一些行为特性往往很容易形成抱团。

由于国内资金管理人的业绩考核都比较偏向短期,而短期抱团的股票必定是走势较为强劲的,如果资金管理人没有参与抱团,就很容易落后市场,遭到短期的大规模赎回。

另外,产品发行的正反馈机制会加剧这种抱团。上一年集中购买一些优秀的板块和个股的基金大幅跑赢市场,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容易在来年募集到资金。这部分基金利用新募集的资金自然是把上一年自己心仪的标的再买一遍,导致前期上涨多的股票继续飙升。由于之前的基金并没有卖出,这些股票的流通盘随之下降,只需要更少的新资金就足以把这些股票推高。

近年来,外资、公募的占比显著提升,但险资、养老金等重要机构投资者力量仍不足,银行理财、券商等占比仍较低,另外如私募、量化等力量仍相对较弱。机构力量仍缺乏均衡性及多样性,也容易造成抱团。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合理的估值是博弈和交易出来的,但在多空体系不平衡下,博弈出的价格容易失真。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A股个股做空机制仍不完善。只要公司及行业基本面不发生根本变化,抱团似乎难以瓦解,这样的机制下,非头部公募产品为了做到基本的相对收益,也会无限趋近于头部公司抱团。

A股在经历不断的机构化过程,随着机构占比越来越高,上述的机构化机制就容易产生抱团。

抱团现象在A股 历史 上并不罕见,每一次抱团的出现都有它坚实的逻辑起点。即抱团在刚刚出现时,是具有极强的合理性的。

2007-2009年,机构抱团金融地产,原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经济的高增长,绝对与相对的高景气是抱团的核心逻辑。当时的金融地产是真正的成长股,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2006-2007年实现了翻倍增长,而且金融板块业绩要明显好于上市公司整体。

2009年三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机构抱团消费,通胀的上升带来的提价效应使得消费具有了高增长,消费成为当时的成长股代表。比较极端的是,从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三季度,几乎所有行业板块都是下跌的,只有食品饮料实现了超过40%的涨幅,这种抱团的极端化比当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当时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各行业景气度都很差,而食品饮料行业通过提价仍维持着不错的业绩。

2013-2015年,机构抱团信息 科技 ,智能手机的浪潮带动TMT业绩爆发,高景气仍然是机构资金追逐的直接动力。相比较而言,2013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传统行业的增长水平大幅下了台阶,以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景气上具有了较大的优势。

2017年之后,机构再度抱团消费,以食品饮料和医药为代表的消费板块成为公募资金追逐的方向,其逻辑起点依然是高景气。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 历史 上几次抱团的逻辑起点都是高景气,这也是A股资金最坚定的追逐方向。但是,随着抱团的不断深入,资金的反身性会不断的加强已有的趋势,抱团的故事会得到进一步演绎,而逐渐脱离当初的高景气范畴,甚至会形成一种概念性的信仰。

极端分化的抱团本身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中泰证券认为,极端分化将减弱市场融资功能。有效的资本市场是重要的配置器,估值抬升使得赛道融资成本降低,推动赛道企业成长。但在急剧的效应、甚至一九效应之下,过分的头部集中意味着较大的估值分层,头部公司享有较高估值、甚至是过分的估值溢价,而中尾部公司估值长期折价,市场价值甚至远低于其内含价值,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股市的融资功能和一级市场的投资。

中泰证券还指出,抱团带来的高估值甚至“泡沫化”市场,对流动性边际变化的敏感度极高,可能蕴含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根据基金2020年年报,基金前50大重仓股PE(TTM)均处于 历史 高位,前10大重仓股中,市盈率十年分位数高于95%的达7只。一旦市场赚钱效应减弱甚至消失,市场可能进入“赎回-抛售-抱团瓦解”的负反馈中。2015年的踩踏效应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 上的抱团是如何瓦解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瓦解的抱团。

抱团并不容易在内部自然瓦解,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外部的触发因素。那么, 历史 上的多次抱团都是如何瓦解的呢?

招商证券策略报告认为,“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

2010年之后,对金融地产的抱团宣布瓦解。“四万亿”刺激逐步退潮,货币政策趋于收紧,金融地产的业绩逐步回归平庸。以银行为例,2010年之后银行的业绩增速进入了长期下行通道,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10年的33.5%下降到2015年的1.8%。金融地产失去了高景气,抱团自然也就瓦解了。抱团股被遗弃的命运是悲惨的,金融地产板块在此后十年中估值不断创出新低,被投资者戏称为“三傻”。

2012年抱团消费的瓦解,触发因素则是“塑化剂”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的“八项规定”出台。2012年11月,白酒的“塑化剂”爆发,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八项规定”。三公消费受到抑制对消费板块的景气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比如白酒的龙头贵州茅台2013年业绩增速已经下滑至仅增长13.7%,2014-2015年其业绩只有1%左右的极低增长,资金第一次对消费股的抱团也就瓦解了。

2015年抱团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的瓦解,主要是源于自身极其夸张的高估值。虽然抱团往往会带来估值溢价,但2015年的抱团由于杠杆流动性的泛滥,给出的估值溢价高得离谱。当时流行的俗语是“看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对于高高在上的股价,“市梦率”油然而生。超高估值带来的脆弱性最终使这次抱团自动瓦解,快速的下跌引发了资金去杠杆,创业板则迎来了绵绵的长期下跌,直到2018年底才最终见底。

美国“漂亮50”衰落的启示

如今A股的抱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70年代初美股的“漂亮50”,这两者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的抱团都集中在大市值股票;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电子等行业,几乎没有传统周期性大公司;它们虽然业绩增速并不高,但都具有较高的ROE。

美国“漂亮50”的行情大概持续时间从10年6月到12年底,约两年半的时间,从13年后该行情就彻底的终结了。 “漂亮50”的行情是如何衰落的呢?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对如今A股抱团的结局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12年12月行情顶点时,“漂亮50”的估值变得非常高了,其市盈率达到了42倍,而同期美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9.3倍,“漂亮50”中市盈率最高的宝丽来公司,市盈率达到了94.8倍。

高估值是“漂亮50”瓦解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核心的触发因素。在没有发生反转前,估值可以不断提高,谁也不知道多高的估值会引发最终的瓦解,但高估值确实会增加股票的脆弱性,即对负面因素变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漂亮50”瓦解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同时叠加美国经济衰退,使得“漂亮50”公司的盈利出现了一波下行。

也就是说,经济周期由繁荣转向衰退是导致“漂亮50”瓦解的直接原因。在经济衰退引发的熊市中,“漂亮50”并不具有抵御性,其高估值反而成为了脆弱的根源,更容易受到衰退的负面冲击。

美国经济在14年又重新恢复了上行周期,但“漂亮50”的光环彻底消失,再也没有享受估值溢价。13年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漂亮50”的年化收益大概与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相当,不再享受估值溢价。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指出,“漂亮50”的逆周期属性在14年后变成了劣势,导致市场风格发生了更新变化。“漂亮50”期间美国经济表现不错,但是名义经济增速不高波动不大,这导致市场对很多盈利增速一般但更为稳定品种产生了估值溢价。14 年以后,美国经济名义增长速度大幅提高,但“漂亮50”相关公司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显著提升,“逆周期”属性从优势变为了劣势。

市场在给稳定性品种高溢价时是有条件的,当整体市场的盈利增速不高时,那些具有极高稳定性的“漂亮50”则体现了更强的逆周期属性,市场更愿意给估值溢价。比如2020年疫情冲击了大部分的经济,但对必选消费、医药和互联网 科技 等逆周期板块冲击较小,市场更愿意在这个时候给予这些板块估值溢价。

不过,一旦这种稳定性不再是优势,那么市场也会果断的把它抛弃。

已到瓦解边缘

春节过后的几个交易日,市场风格发生逆转,抱团股纷纷重挫,并带动整体市场有所调整。从2月18日至24日的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下跌6.4%,上证综指下跌2.5%,本轮抱团最强的食品饮料板块却下跌了13.9%。而此前不被重视的顺周期行业掘、有色、钢铁、建筑装饰和房地产等板块反而录得5%以上的涨幅。

在历次的抱团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摔”。在每一次“摔”之后,抱团股被抱得更紧,市场对它的信仰会更强。

这一次会不会也是“摔”呢?这一次可能是真摔。从过去历次抱团瓦解以及美国“漂亮50”瓦解的经验看,本轮消费抱团无疑已经到了将要瓦解的边缘。当皇帝的新衣被彻底揭开时,抱团也就真正瓦解了。

本轮消费抱团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估值已经远超合理的范畴。

本轮消费抱团产生的估值溢价疯狂程度远超2012年时的消费抱团,目前食品饮料的PE(TTM)约为61倍,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2012年时40倍的静态估值。医药生物的PE(TTM)约为47倍,也处于过去十年分位数89%的高水平。

也就是说,上一轮的消费抱团主要还是围绕高景气,而这一轮的消费抱团已经演绎成了高景气外的更为虚幻的概念(比如赛道、高ROE等)。这种估值溢价并没有高景气作为支撑,最终很容易引发股价的脆弱性。

过去多次抱团瓦解的经验表明,整体经济周期下行或者景气发生切换,是抱团瓦解的两个重要触发条件。

本轮消费抱团始于2016-2017年,但抱团在2018年的整体经济下行和熊市环境下有所松动。但2020年的疫情,让消费的抱团愈演愈烈,在其他行业纷纷受到疫情的重创之际,食品饮料和医药等消费板块却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相对景气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疫情的缓解,消费的景气相对优势将在2021年荡然无存。在2020年,食品饮料实现10%左右的增长,具有巨大的景气优势;但在2021年,食品饮料的业绩增速变化不大,但其他顺周期行业都将迎来高增长。而食品饮料板块还顶着高高在上的估值,顺周期行业反而还略显低估,其中的性价比一目了然。

为何在春节后,资金撤离抱团消费的速度在加快?未来1-2个月将迎来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的高发期,消费与顺周期的景气度落差将会被财报确认,皇帝的新衣将会彻底撕破。作为机构资金,此时再不选择切换,资金大幅撤离消费的话,等一季报落地,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抱团股中有很多指数的权重股,它们的下跌自然会引起整体指数的明显调整。但这种调整是 健康 的,是机构资金围绕高景气快速调仓的一种必然结果,并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因为整个2021年经济仍处于加速上行周期。未来市场的挣钱效应反而会扩散,有望形成更为 健康 的上涨。

后疫情高增长时期,顺周期为王

2021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迎来后疫情时期的高增长。“远见杯”预测调查显示,机构们对2021年中国GDP(不变价)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9%,增速将比2020年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

经济的各个部分也都将实现高增长,机构们对2021年工业增长的预测中值为9.2%,比2020年上升6.4个百分点;对2021年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3.2%,比2020年大幅上升17.1个百分点;对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中值为7.5%,比2020年高4.6个百分点;对2021年出口(美元计价)增速的预测中值为8%,比2020年高4.4个百分点。

最近虽然处于经济数据的空档期,但一些高频的数据已经表明,很多行业的景气度在攀升。

近期,全球一些主要出口国家的出口数据都很好,表明全球需求仍在持续恢复,中国一季度的出口仍有望维持较好的水平。1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11.4%,对美出口增速高达45.8%;1月越南出口增速达45.8%,比2020年四季度的高增长更上一个台阶;1月全国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6%,比2020年底继续加快。

年初房地产的销售也非常火热,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似乎也无法阻挡巨大刚需下大家的购房热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7.1%,一线城市的增长达133.5%。即使排除2020年基数低的影响,1月相比2019年同期,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仍增长35%,一线城市的增长达103%。

上游周期行业更是如火如荼,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2021年以来,国际铜价继续加速上升,不到两个月涨幅超17%,LME铜价已经上升至9100美元/吨,创下近十年的新高。布伦特油价也上涨至65美元/桶,2021年以来累计上涨近25%,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OPEC+减产到位以及美国严寒干扰原油生产,美国大规模财政驱动需求进一步复苏,供需两端共同推动油价攀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随着疫苗方面的积极进展、美联储的“缩表”讨论暂且搁置,以及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端与疫情的逐渐脱钩,市场情绪在2月份发生了变化。市场重回“再通胀”之路,复苏深化的预期也再次得到加强。“利好风险资产,对美元形成压制。发达经济体国债利率普遍熊陡。”2021年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0.94%快速上升至1.37%。

大宗商品普遍存在供需错配,叠加弱势美元周期和美国房市的火爆,催生了这轮大宗商品盛宴。虽然近期A股上游周期板块已经有所表现,但其对本轮大宗商品涨价的反应并不充分,未来或仍存补涨的机会。

春节以后,A股上游周期板块继续领跑市场。在截至2月24日的5个交易日内,掘、钢铁和有色板块涨幅稳居各板块前三,分别上涨了7.9%、7.7%和6.6%。

就地过年并没有太大的抑制居民的消费,春节终端消费对比2020年显著反弹,已恢复正常年份的消费水平。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2021年春节终端零售对比 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 28.7%、4.9%。

耐用品可选消费的恢复依然不错。根据中汽协数据,1月 汽车 销量同比增长达29.5%,是近些年少有的高增长,2月份的乘用车销量也依然较好。根据奥维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家电全品类销售额线上、线下分别增长60.45%、28.46%。

此外,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接触性经济”也开始有了明显恢复。猫眼**表示,截至2月24日,2021年2月票房达111.64亿元,创造中国**市场单月票房新纪录,也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月票房纪录。

2017年,心理学领域出现了哪些反转了经典理论的研究结果?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美联储被市场逼迫到了被动的境地。

美联储鲍威尔将于当地时间7月10-11日在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这距离7月的议息会议还有21天。由于关于7月降息,美联储内部、美联储与市场之间均存在较大分歧,此次听证会变得尤为关键。

发生了什么?

把时间线拉回到6月初。

6月4日,美联储在芝加哥举行Fed Listens会议上首度释放降息信号。虽然当日美联储与副都提出,美联储将取恰当措施维持经济持续扩张,暗示了美联储对降息持开放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对比1999年美联储“保险性”降息的时期称,彼时美国经济处于扩张周期的第八年,核心通胀为1.4%,失业率为4.1%,与现在差别不大,但当时与现在的一大不同之处在于,当时的联邦基金利率为5.2%。从那时起,对长期中性利率的标准预期跌了2到3个百分点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当前联邦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是阻碍美联储降息的重要原因。

鲍威尔强调说,美国核心通胀在过去12个月小幅低于2%,如果这种“低位意外”持续存在,将令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更加接近有效利率下限(ELB)。换言之,通胀数据在美联储是否决定及时降息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6月19日,6月决策声明删除“耐心”论调,显示出美联储开始为降息“造势”。此次会议公布的点阵图显示,17位美联储官员中有8位认为今年该降息50个基点。17名官员中有8位官员预期今年至少降息一次(每次25个基点),其中7人认为会降息两次;另有8人认为年内应按兵不动,仅一人支持今年加息。鲍威尔承认这次是点阵图首次发出降息信号,美联储很多官员认为有更好的理由取更多宽松措施,并认为降息是合理的。

6月末鲍威尔出席在纽约举办的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场活动,鲍威尔虽然介绍了美联储考虑降息的缘由,但他仍坚称,通胀将会回升至2%,尽管速度会比此前预期的要慢,鲍威尔还试图重申“观望”立场,“我和我的同事正在努力分析的问题是,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否会继续影响前景,从而需要额外的政策调整。我们将密切关注收到的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并将取适当行动来维持扩张。……货币政策不应该对市场情绪的短期波动反应过度。”

鲍威尔此举试图为7月降息预期降温,会议结束后,芝商所Fed Watch预期7月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大降,但是降息的概率仍为100%。

7月初,6月美国非农数据出炉,就业人数增加22.4万,大幅超过市场预期的16万,为近5个月以来最高。非农是美联储最为关注的数据之一,亮眼的非农数据也进一步弱化了美联储降息的动机。

芝商所Fed Watch工具显示,截至发稿,市场对美联储本月宣布降息的概率预期仍为100%,但预计调降50个基点的预期降至4.9%,调降25个基点的预期升至95.1%。

于是在短短一个月就出现这样一番景象:美联储尚未给出明确的降息时间信号,市场却非常笃定7月会降息。

市场与美联储的对赌

通过梳理6月美联储的动态,可见美联储近期的决策逻辑和依据:

一是市场与美联储对当前非农、经济放缓趋势、程度的认识分歧。鲍威尔在6月末的讲话中强调,相对于波动,美联储更注重趋势。美联储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过度对任何个别数据,或短期情绪波动做出反应。

二是当前美联储担心较低的名义利率下,利率政策空间“不足”,不能贸然动用。然而,市场对此认识不够充分。鲍威尔强调“当央行利率接近于零界限时,当真正潜在的经济衰退出现时做出政策反应会更有效”。目前美联储2.5%的利率空间,低于2008年超过5%的利率水平,也低于1999年“保险型降息”的水平。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7月到底要不要降息?如果7月不降息会怎么样?

鉴于美联储内部、美联储与市场之间均存在较大分歧,这种分歧也可能酝酿较大的超预期,如果7月美联储会议不降息,那么对于经济判断、政策解读和市场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基金利率期货反应的市场预期却一度给予7月降息100%的概率。这个数据靠谱吗?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指出, 历史 上的政策变动拐点,市场大多数情况下比美联储更为激进;市场对美联储利率政策的预期也会经常“犯错”,甚至有时候是长时间的偏误。例如,2009年-2016年,市场预期利率上调,然而实际情况是美联储持续保持按兵不动;再比如,2008年、2009年在美联储快速下调利率中,市场却曾出现过利率上调的“错判”。

如果7月没有降息,会发生什么?

兴业研究回顾过去30年中,议息会议前30天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而最终美联储却没有降息的例子只出现在了1990年2月和1992年2月两次,这两次美股均出现了调整,油价也出现了调整和震荡走势。

中信建投宏观团队表示,由于市场对7月降息的预期上升到了100%,美联储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进行预期管理的好的时间窗口。当前市场对7月降息预期仍维持在100%,如果7月真的不降息,这反而会给市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这可能是美联储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尽管数据并未显示衰退将很快到来,但美联储可能已经陷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尴尬境地。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亦认为,美联储确实似乎已被逼入墙角。考虑到市场坚信较为宽松的政策现在即将出炉,如果美国央行按兵不动,市场可能会遭受严重冲击(与去年12月出现的动荡类似)。

不过,调节市场预期也是美联储这一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鲍威尔也会将此次的国会证词作为一个阐明其立场的独特机会。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看来,可能有两个吧。

1. 自我损耗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自我损耗”。

比如当我们完成一件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后,我们再完成其他后续任务的时候就会表现很差劲。因为在完成第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已经损耗了许多能量,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撑我们好好做后面的事情了。这个现象被成为自我损耗(ego-depletion)。

之所以研究自我损耗是想要解释自我控制。心理学家发现,自我控制与许多心理行为变量都有关系。比如,好的自我控制可能会带来好的学业成绩,好的 健康 状况,经济状况等等;反之,差的自我控制带来的也基本都是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不 健康 的生活,经济困难,甚至是、犯罪等等。

自我损耗一经提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有不少实验室都来做这个东西。2010年的一项元分析显示,198项关于自我损耗的研究,综合效应量d=0.62——这是一个不低的指标了。可是就在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反转。先是相继有实验室报告无法重复出阳性结果,加之对之前的元分析也有一些质疑,比如发表偏倚等问题。于是,O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复性研究。

一共有23个实验室参与了这项重复性研究,总共参与实验的被试人数达2141。对这些研究的元分析可知,综合效应量d=0.04,可以说远小于之前的0.62.研究人员在下结论的时候非常谨慎,他指出目前的这项重复性研究发现,自我损耗这种现象即使存在,也是非常接近于零的。

这里有两点想说明,也是作者在讨论别指出的。第一,本研究并未涉及关于自我损耗的更深层次的内部机制的问题;第二,有一些替代性的解释,比如心理疲劳指出,自我监控失败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但是那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引发。这也暗示了我们,在实验室这么短的时间内,确实是无法做出这种效应的。

Hagger,M. S., Chatzisarantis, N. L. D., Alberts, H., Anggono, C. O., Batailler, C.,Birt, A. R., . . . Zwienenberg, M.(2016). A multilab preregistered replicationof the ego-depletion effect.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546–573.

2. 具身认知

面部反馈(facial feedback)可以说是具身认知领域的一个经典实验。如今,它也被O盯上。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实验。大致的意思就是微笑能让你开心,而噘嘴能让你不满。

一共17个实验室分别独立重复了经典研究,参与实验的人数共1894.这些研究全部都来重复操作Strack, Martin, & Stepper(1988)的实验一。得到的结果是,综合效应量为0.03,95% CI [-0.11, 0.16]。这个结果是包含0的。

研究者在解释这个结果的时候,也是慎之又慎。首先,这并不能说明其他面部反馈效应不存在;另外,一些没有控制到的细节可能影响了实验结果等等。

没有吧

原油止盈止损是什么意思?

我说的最普通喽啊!楼主你慢慢看!不明白的地方问我。

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次贷危机!一看就明了 根源是美国,所以我从美国说起喽!

过去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到电话账单,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囧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囧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囧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trench),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金"舌,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送精美制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利率仅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得满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囧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买房的人,到阿囧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到避险基金都赚钱,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当然要大干一票!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 10 倍的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

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于是再次皆大欢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 500 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次募集规模是原定的 500 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

如果现有规模 5000 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也就是说亏本的机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然后阿囧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Subprime Crisis 爆发接近成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开启的地狱大门,还不知道如何关上……

看完了上面的再说说中国,中国主要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已经有1.9万亿,这次的金融危机美国增加了不少现金流,多印出来不少钱,所以短期内有通胀,美元贬值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受损失的还是中国,谁叫你储备美元了

看完国外再看国内,国内的楼市泡沫也很大,人民都在单款买房子。国家是放宽金融政策,说白了就是降息刺激钱的流通,反正放银行里也没利息,就是楼主说的(1.银行利息收入减少),再者国家也说了增加资金流,说白了也是多印钱。短期的增加货币量,钱印多了就不值钱了就是楼主说的(2.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降息可以有点作用,这就好比在烂疮上擦粉,短期看似盖住了,其实烂疮烂得更深,至于挑战和机遇没有看到,发改委又说粮价要和国际“接轨”了,好比石油,国际原油价格到150美圆了发改委就“接轨”了,现在跌到60美圆以就看不到接轨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发改委就“接轨”了,为什么只看所谓的汇率不考虑国内货币实际购买力和工资水平? 所以,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不行,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就只好倒闭,现在有千万农民工失业潮就不奇怪了!

生活水平与朝鲜接轨,老百姓的待遇和医疗保障与非洲接轨,物价房价油价与欧美接轨。这就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挑战和机遇,楼主你明白了么

人民币贬值有什么好处

止损就是原油价格跌到你能够承受的最低价位时,就断然卖出,即停止损失。以后再跌多少,你也就是这点损失了。

止盈就是你盈利多少,如10%、20%或30%,当原油价格涨到这个点位时就卖出,以后再涨多少也不管它了。

在国际投资领域中,止损止盈的设置是基本操作规则,若能合理利用,能极大的降低投资者的交易风险,保护所得利润。而止盈止损点位的设置,也是非常关键的。止盈设低了,利润就少了,止盈设高了,行情上不去,单子无法自动平仓,若行情反转,则即刻转赢为亏。

关于止盈止损点位的设置,以本人多年从事现货原油分析、指导的经验来看,根据以下三点来设置能够保护投资者最大利润:

1、按突破支撑或阻力位止损。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日内短线操作,根据大周期判断支撑位及阻力位进行设置,一旦突破支撑位即止损出局,能够有效的避免损失扩大的风险。

2、用资金额做止损。即在每次入市进行买卖前,便明确好只输多少点为止损离场。这是不错的资金管理方法的一种,但使用前提是交易者要结合自身的交易胜出率设计好自己的止盈点位和止损点位。需要投资者对市场运行的波动性质深刻理解,对市场趋势如趋势方向、趋势种类、趋势发展时期进行全面判断,较难掌握。

3、用时间止损。这个方法主要运用于日内超短线交易模式。该方法的优点是判断正确时可以瞬间获取利润,甚至是超额利润;判断错误时,可以不亏损或有少量利润全身而退。要求交易者具备良好的反应能力,能够迅速评估市场的普遍气氛和潜在方向,对市场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尤其是拥有头寸时。

2022年复苏利好什么行业3篇

问题一:人民币贬值是什么意思?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影响? 就是钱不值钱了,譬如,你小时1毛钱能买7个冰棍,现在1毛钱能买什么呢?

大方面考虑,对国家之间的交易影响比较大。

问题二:人民币贬值有什么好处? 2008年12月1日人民币汇率收盘价6.8850元,较前一日收盘6.8306元大幅贬值0.8%,创汇改以来最大单日变动幅度。12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跌至6.8870元,连续两日触及波动区间下限“跌停”。

12月2日,国家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对美元午盘在询价系统报6.8870元,连续第二日触及0.5%的当日波动区间下限。据银行汇市交易员分析,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可以解读为二,一是央行对贬值持支持态度,二是不希望贬值的速度太快,央行可通过中间价来抑制人民币汇价的跌幅。

三大因素造成人民币贬值。首先伴随外部经济衰退,近期中国出口领先指标恶化严重,昭示出口增速面临大幅下滑压力,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符合 *** 维持金融稳定的目标。其次最近两月CPI、PP大幅回落,继续升值会加剧通缩压力。第三,接下来仍会降息,而美国的降息空间则不大,利差反转也使人民币升值乏力。但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将助长贸易保护情绪,且可能使资金大量流出。

人民币大幅贬值,外贸受益、航空受损。

人民币大幅贬值是出于“保增长”的考虑,将会促进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复苏。具体有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玩具鞋帽、家具建材、工程机械等。由于去年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了外贸型企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沿海一带外贸加工出口行业纷纷倒闭。人民币贬值受益最大的首推外贸。

人民币贬值或重挫航空行业。汇兑收益是航空公司此前缓冲亏损的主要部分,以中国国航半年报为例,上半年本币对美元升值6.5%,公司实现净汇兑收益约19.8亿元,若剔除此项每股收益亏损约0.05元。其他航空公司同样如此,如人民币继续贬值,外币负债产生汇兑亏损对业绩无疑将带来新重创。

针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出现罕见跌停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央行会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汇率改革。12月1日人民币汇价的跌幅没有超出范围。

而11月28日,央行办公厅副主任罗锐曾向港媒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相对保持稳定,至于未来的趋势,则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及美元和其他货币汇率走势。

此前,央行行长 *** 就曾透露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

人民币贬值影响:

有利:

(1)人民币贬值对进出口收入有影响,它有利于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出口,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人民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

(2)中国的外贸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整个经济体系中外贸所占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国内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

不利:

(1)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步扩大到所有商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2)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同时,外部投机资金可能撤离,就连前期进来的储蓄资金、投资资金也会撤离,甚至可能出现内地资本外逃。

问题三:人民币贬值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人民币贬值有三点好处。

1.外国人可以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因此拉动了外贸,推动了出口。

2.外国人来华旅游费用降低,促进了对外旅游业的发展。

3.增加就业岗位, *** 消费,拉动内需。

人民币贬值也有三点坏处。

1.国内物价出现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2.资金大量外流,金融市场会出现不稳定状况。

3.出国留学和旅游的费用上升。

人民币贬值有利有弊,需要我们辩证去看待,去面对。

问题四: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人民币贬值对老百姓有哪些好处 第一,人民币这波贬值,一方面是因美元走强导致,而并非经济基本面改变,人民币不存在贬值基础,目前,人民币兑美元走低,但是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等相对稳健。相比较贬值较多的委内瑞拉,印度卢比等,人民币是坚挺的。

第二,人民币适度走低,推动企业出口,服务业发展,产品价值增值。通过价格传导,以美元计价债务更加昂贵,投资者减持美债,美元走强,市场抛售美债加快,资金转向股市,或者流动系数较高的亚洲债券市场。通过价格传导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有助于改善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人民币适度贬值,而美元升值或跟随亚洲新兴市场股市,美元计价债务更加需要流动性支持,一旦资金逃离亚洲市场,将会失去持续流动,美债市场违约风险将上升。而且在日本和欧洲负利率、美国零利率背景下,就理财、楼市、股市等国内投资收益来看,境内投资收益率要好于国外。

第四,人民币适度贬值,海淘或海外出境购物或有所减少,消费者购买国内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国内企业盈收增长,而只要人民币在国内流通,受益是绝大多数消费者。

第五,人民币适度走低,有助于全球楼市。今年十一之后的国家新一轮楼市调控,限购或差别化,促楼市投资进一步减少,推动楼市健康稳定发展。资金逐渐从楼市转向股市或其它市场,投资边际效应递减,发挥市场作用引导资金流入实体。

第六,因为原油价格以美元计价,去年以来油价下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市场也不需要那么多石油进口,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同时便降低了实体企业燃动力成本,物价会随之降低,比如大宗商品价格,一些轻纺织化工日用品、服装、生活用品等。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原材料成本、厂房成本、人工成本等均会降低。

第七,一带一路相关上市公司股票或迎来机遇。企业品牌走向世界,把全球消费者留到国内市场,把好口碑传递到全球,把技术、科技创新、品质服务留在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吸引全球资金流入,人民币资产更有吸引力,中国经济不仅是亚洲乃至是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力。

综上,人民币本轮适度贬值未必对我国经济及市场造成冲击。最后借用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话:人民币贬一点没关系,只要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没有太大关系。

问题五:人民币贬值,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人民币不是只有自由兑换货币,贬值与升值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没有多大意义。

问题六:人民币贬值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是好还是坏 50分 坏处就是咱们买东西又要贵了。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促进旅游业。因为我们的钱贬值。外国的钱比较值钱,换我们的钱比较多。外国基本上都会来咱们这旅游吗

问题七:人民币贬值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有个屁的好处,等于物价又要涨了。

问题八:人民币贬值对老百姓有好处还是坏处。 进口商品涨价,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提升,出国得花更多的人民币,赚美金的国人收入因人民币贬值而增加,所以好与坏看你是花美金或是赚美金。中国土产自销对我们一般老百姓没有任何影响。

问题九:人民币贬值对农民的好处是什么? 人民币贬值如果你要好处主要是对出口的,如果农民生产的东西主要用作出口,那是有好处的,如果主要是内销其实并没有多少好处,人民币贬值也就意味着购买力的下降,如果你卖出的东西价格没有变化,相反来说还有不少坏处。

问题十:人民币贬值是什么意思?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影响? 就是钱不值钱了,譬如,你小时1毛钱能买7个冰棍,现在1毛钱能买什么呢?

大方面考虑,对国家之间的交易影响比较大。

2022年复苏利好什么行业3篇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2022年复苏利好什么行业,方便大家学习。

2022年复苏利好什么行业

近期券商研报内容摘要如下:

1)调味品及食品加工

自2021年年底,随着部分调味品开始提价,PPI与CPI剪刀差收窄,食品加工业绩增速从-30%收窄到Q1的-13%,调味发酵品从-3.7%回升至q1的12.7%。但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需求端受到较大冲击,导致涨价的传导逐步乏力(尤其toB端受到较大的影响,餐饮在调味品里面占比可能达到5成左右)。而随着疫情影响边际减弱,toB端需求得到修复,困境反转逻辑有望延续。

2)旅游酒店、餐饮

这两年因为疫情影响,居民出行和常规的线下消费场景受到较大限制,20年带来的低基数效应在21年消退后,22Q1业绩增速再度大幅回落。随着上海北京疫情冲击逐步消退,居民线下场景有望(至少是阶段性)恢复。从22年全年万得一致预期来看,目前旅游及景点预期增速为116%,酒店及餐饮预期增速为237%;但估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景气度的复苏会有反复,因此目前看更偏向于交易性的机会。

3)药房

板块22年业绩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21年业绩增速放缓主要受疫情反复、高基数、租金会计准则变化等拖累;短期来看,疫情影响逐步趋缓,药房同店销售向好;中期来看,头部药房门店扩张稳步推动,市占率提升有望进一步提升。

4)信创

2020-2021年信创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果。2019年开始信创完成了省市级电子公文系统替换,金融、运营商等也开启行业内试点,虽然落地过程中经历了竞争加剧下落地购价格低于预期的情况,但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信创国产生态初步成型,产业竞争格局逐渐明晰,关键产品迭代进步明显。疫情对短期需求和交付的影响边际减弱之后,可作为困境反转布局方向。

2022复苏受益股票有哪些

免税:3月海南客流同比大幅下降,预计中免Q1净利润同比微降

中免2022年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31亿元,同比增长约20%;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4亿元,同比增长约20%;归母净利率约为18.3%,同比增长2.6pct,剔除所得税优惠干扰后同比增幅约0.8pct,该行认为,主要因为1-2月海南旅游旺季下散客占比相对较高、中免海南普适性折扣收回至85折,且公司今年开始向管理要效益,注重考核利润指标。

酒店:春运为传统淡季、3月受疫情冲击,22Q1业绩承压

根据STR数据,2022年1-2月我国酒店Occ43.4%,同比+3.6pct;ADR415.8元,同比+7.8%;RevPAR180.6元/间夜,同比+17.6%。3月全国多地现散发疫情,该行预计3月酒店业Occ同比下降明显。

航空:油价走高,需求受疫情冲击,预计22Q1亏损同比扩大

春运表现优于上年,3月需求受本土疫情冲击较大,油价走高,料22Q1航司业绩承压,亏损同比或扩大。

公司日均执飞量约186班次,22Q1日均执飞量约160班次,该行估计公司22Q1归母净利润约-2亿元。

机场:因上海、深圳本地疫情,22Q1亏损同比或扩大

春运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21年+13%,3月出行需求受多地本土疫情干扰。民航局公布数据显示,22年1-2月我国机场企业亏损52亿元,该行预计22Q1上市机场亏损同比扩大。

2022年看好的行业和个股有哪些

1、医保集利空落地后业绩反转的行业

说的就是医药医疗行业。今年医药医疗行业经历了两轮大涨大跌,现在是处于第二轮大跌的底部。下半年医药医疗行业经历了两轮的医药集,加上大盘行情欠佳、行业资金轮动等因素,目前行业离年初高点跌幅超过30%,很多个股股价腰斩。

但实际上很多绩优医药医疗股受到集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随着医保集逐步落地,医药医疗行业会用业绩证明,它依然是A股最值得投资的长牛行业之一。

相关个股: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华东医药、甘李药业、华兰生物、乐普医疗,等。

2、后疫情时期社会经济秩序恢复利好的行业

后疫情时期,并不代表疫情即将结束,而是国内疫苗接种率已经高达一定程度后防疫政策的转变,使得社会经济秩序加速恢复。

这些行业有很多,如旅游、酒店、**、文娱等,但这些行业我都不看好,主要是这些行业没有长期走牛的龙头股,选股难度太高。

但有一个行业确定性是最强的:机场股。代表个股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

3、碳中和政策下利好的行业

未来一两年,碳中和几乎是每逢重要会议必讲的重要议题。国家已经制定了长达几十年的“碳达峰”和“碳中和”长远规划目标,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碳中和相关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巨大。

代表行业:新能源车(锂电)、光伏、风电。

相关个股:

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股份、赣锋锂业、亿纬锂能、先导智能

隆基股份、阳光电源、通威股份、中环股份

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天顺风能

4、PPI向CPI传导的消费复苏行业

今年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PPI和CPI剪刀差连续创历史新高,企业端成本高居成为企业利润增长一大压力,四季度,包括食品、家电等行业掀起涨价潮,价格有企业传导至消费端是2022年的趋势,有定价优势的企业将迎来业绩复苏。

代表行业:食品饮料、家电、化工原材料

相关个股:海天味业、涪陵榨菜、中炬高新、美的集团、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

5、反垄断政策下遭遇史上最大回撤的互联网行业

今年,在互联网反垄断、共同富裕等政策影响下,互联网巨头遭遇历史上最大的回撤。但这些互联网巨头拥有几亿、十几亿用户,并且它们提供的服务短期内各自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因此政策的影响并没有伤害到它们的核心价值,利空出尽,价值回归值得期待。

代表行业:中概互联网

相关个股: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

6、高质量发展利好的高科技行业

高质量发展也是近年来国家重要会议频繁提到的主题,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科技与创新的发展。因此高科技行业和个股将持续利好。

代表行业: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服务器等

相关个股:韦尔股份、紫光国微、兆易创新、闻泰科技、海康威视、视源股份、用友网络

7、投资市场日益繁荣背景下的证券行业

证券行业业绩和证券市场繁荣程度密切相关,这两年A股投资者数量大增,每日成交量相比前两年暴涨近80%,证券行业业绩也频频报喜,但股价却始终并没有完全释放业绩大增的利好。但只要A股继续保持高成交量,证券行业就总有兑现利好的时候。

相关个股:中信证券、东方财富、中信建投

8、“稳经济”大前提下的低估建材股

年末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到,2022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投资,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稳健且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支持,将会有效刺激基建行业。

基建行业本身处于估值过低水平,接下来国家政策开始吹暖风,基建行业有望迎来复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材股值得关注。

相关个股:海螺水泥、三一重工、东方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