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2.地球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3.请问谁能介绍一下墨西哥革命?

4.急求关于墨西哥的地理问题?

5.美国人为什么经常去墨西哥

6.墨西哥自由行攻略古巴旅游攻略

墨西哥汽油_墨西哥油价多少钱一升啊

石油价格的特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非常相似,在供应短缺和过剩时,都会发生波动。石油价格循环可能延续几年,它可能会因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与全球实际需求而发生改变。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石油工业通过规范化生产或价格控制,使得本国的石油价格始终处在严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按照2007年通货膨胀的美元价值,美国的井口油价平均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价格控制的状态下,美国的石油价格紧随世界油价,达到了27.00美元/桶。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段内,综合美国产石油与全球的原油价格,美国的石油价格为19.04美元/桶。这意味着在1947—2007年期间,只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段内石油价格超过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欧佩克一直把石油价格调整在22~28美元/桶的区间,石油价格只是在中东战争或冲突时才超过24.00美元/桶。2005年,欧佩克由于限制了自己的剩余生产能力而无力继续操控自己的石油价格,也无力控制全球的油价波动,它再也无法回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将全球石油供给和油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态势了。对更长历史时期的观察结果更为相似,自1869年以来,按照2006年的美元价值,美国的石油价格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平均价格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价格为21.66美元/桶。在这个时间段内,约50%的时间里美国和全球的石油价格都低于16.71美元/桶。如果将这漫长的历史观察作为一种指征,则石油工业的上游部分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系统,以供获利,这漫长历史中的数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据表明:正常的石油价格远低于当今的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石油禁运发生之前。从1948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油价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间波动,油价从1948年的2.50美元/桶涨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价值来看,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价格波动的范围为17~18美元/桶。显然,20%的油价是由通货膨胀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准。但实际上,原油的价格从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时,对于国际石油生产者来说,1971年和1972年因为美元的疲软而把原油价格的下降夸大了。

欧佩克于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个发起国组织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两个与会代表研究了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采用的限制生产来影响价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个国家加入了欧佩克: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欧佩克自成立以后,所有的成员都经历了原油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石油出口国发现它们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购买力却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当月,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第一次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的生产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已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转移到了欧佩克手中。换句话说,美国已不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所以就丧失了对石油价格控制的工具。在欧佩克成立的短短两年间,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战争,它窥见了自己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

中东供油中断1973年石油危机的原因:欧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回应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所实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1972年,每桶原油的价格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价就翻了4倍,达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赎罪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又称斋月战争,即众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同年10月26日战争结束,是埃及和叙利亚率领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结盟与以色列的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赎罪日开打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人跨过了设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的临时停火线,那里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爆发。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态支持以色列。这种支持的后果就是导致多个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实施了针对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运。当时阿拉伯国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产量削减了500万桶,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1974年3月间,全球石油产量净减少了400万桶/日,占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时,世人还在怀疑掌控石油价格的能力是否能从美国人手中转移到欧佩克手上。当石油价格在6个月内飙升40%时,价格对供给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显。从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价格相对平稳,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间波动。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时,那一时段的全球油价应该处于一个适度下降的时期。

全球性事件与石油价格资料来源:《WEG》《纽约时报》、彭博通讯社,2008。

伊朗与伊拉克危机伊朗—伊拉克战争,伊朗又称惩罚战争和圣战,是伊朗和伊拉克军队在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入侵伊朗而打响,随后在漫长的近10年中,什叶派起义不断。虽然伊拉克希望在伊朗革命的混乱之际从中获利,在没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开战,并期望在几个月内结束战斗,但伊朗人奋起抵抗,到1982年6月终于收复了全部失地。。伊朗与伊拉克事件是导致1979年和1980年石油价格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伊朗人的革命导致了1978年11月到1979年6月间每天的原油产量减少了200万?250万桶。当时的石油生产曾一度停止,伊朗革命几乎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史最高的石油价格。然而,这场革命对油价的影响有限,时间也相对较短,并不是连续事件。在这场革命后很短的时间里,石油产量恢复到每天400万桶。伊朗在这场革命中被削弱了,并在1980年9月遭到了伊拉克军队的入侵。1980年11月,伊朗与伊拉克两国的石油产量加起来也仅为每天100万桶,比战前产量每天减少了650万桶。

结果,全球的石油1980年比1979年减产10%。伊朗革命和伊朗—伊拉克战争(两伊战争)这两重因素使得石油价格从1978年的每桶14美元暴涨到1981年的每桶35美元。26年后,伊朗的石油产量仅达到伊朗前国王巴列维(Reza Pahlavi)统治时期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二。伊朗的石油产量维持在每天150万桶,低于两伊战争爆发之前的峰值。

美国石油价格的政策控制。1973—1981年间,石油价格的迅速增加并不算太高,没有受到在石油禁运后期1973年的石油危机始于该年10月17日,当时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由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埃及和叙利亚构成)成员宣布,鉴于赎罪日战争的爆发,它们将不再向那些支持与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作战的以色列的国家输送石油,这些国家是美国和其西欧的盟国以及日本。与此同时,在同年10月初与石油大亨“七姊妹”的谈判破裂后,欧佩克成员同意利用它们的全球石油价格调节机制杠杆作用以求抬升全球油价。由于工业化对石油的依赖性和欧佩克在全球石油供给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那些遭受石油禁运的国家的经济发生了猛烈的通货膨胀,同时,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被禁运的国家对此反应迥异,绝大多数国家坚持寻求它们未来的石油进口源地。美国政策的影响。美国政府利用征收价格税来控制国内石油产量,以求尽量缓解1973—1974年石油涨价的冲击。这种价格控制的明显结果是美国的石油消费者为进口原油的付费比为国产原油的多出了50%。美国本土的石油生产者的收入也要低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因此,美国国内的石油工业就开始为消费者提供补贴。这项政策达到目的了吗?简而言之,1973—1974年的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经济衰退并不太明显,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所面临的油价要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消费者所承受的价格。然而,这也会产生其他一些影响。在没有价格控制的情况下,美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力度肯定会加大。消费者所面对的油价越高,就越会导致消费量下降:汽车行驶每千米的费用增加,民用和商用建筑物内应该安装比自己初建时更好的设施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效。这样一来,1979—1980年间,美国对石油进口依赖度大大降低,而且在伊朗与伊拉克的供给中断时的油价大涨中所受的冲击也较小。

欧佩克控制石油价格的失败。欧佩克对控制石油价格的作用不大,其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加强给各成员生产配额,这就像一个过时的玩笑一样。欧佩克与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欧佩克没有一个像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那样的管理人员。它所拥有的唯一强制性机制就是沙特阿拉伯的剩余生产能力。沙特阿拉伯拥有足够的剩余生产能力,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增加产量,以补偿低油价对自己收入的冲击。它能够通过扬言增加足够的石油产量冲击油价的手段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准则。实际上,除非欧佩克的目标与沙特阿拉伯的一致,欧佩克的强制执行机制并不包括这些内容。在1979—1980年石油价格快速飙升期间资料来源:《WER》,2008。,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部部长Ahmed Yamani迅速向其他欧佩克成员发出警告:高油价将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但他的警告如同对牛弹琴。

石油价格的波动在许多石油消费国中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在新建房屋内安装更好的保温设施,在许多陈旧的房屋内增加新的隔热设施,提高工业的能源效率,提高汽车的燃料使用效率。这些措施的落实,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石油需求量下降并促使油价下跌。对欧佩克来说,不幸的是这种经济衰退仅仅是暂时性的。没有人会匆匆忙忙地把家里的保温设备拆除或更换能源效率较高的设备——大批这种针对油价上涨而采取的措施会延续10年甚至更久,而且即使在油价下降、石油消费量增加时也不会再改变了资料来源:《WER》《FIR》《WSR》,2006。。

高油价也促使欧佩克之外的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作量的增加。从1980年到1986年,非欧佩克地区与国家的石油产量每天增加了1000万桶。欧佩克面对的形势是:需求量下降,而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量增加。从1982年到1985年,欧佩克试图设定石油产量配额,尽量减少产量以稳定油价。由于欧佩克的各成员并未按照它们的配额进行生产,所以欧佩克努力的成效不大。在此期间,沙特阿拉伯作为一个动态的生产者主动减产,以求遏止下跌的油价。1985年8月,沙特阿拉伯再也无力担当此角色。它将自己的石油价格与零售市场的价格持平,到1986年初,开始增加产量:从200万桶/日增加到500万桶/日。1986年中,每桶原油的价格跌破10美元!即使油价如此下降,沙特阿拉伯也因其产量巨大而抵消了价格低廉对自己经济的影响,其收入依然不减。1986年12月,欧佩克将自己的价格目标定在每桶18美元。但到了1987年1月,欧佩克的企图就破灭了,油价依然走低。

石油生产资料来源:《WER》《FIR》《WSR》,2006。(非欧佩克成员石油平均产量/总量)

1990年,石油价格受到抑制,原因在于石油减产和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以及随后的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8日)是联合国(UN)授权下,由联合国的34个成员组成的联军(但实际上主要由美国和英国出兵)与伊拉克的战争,旨在使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埃米尔国王的控制。这场战争的起因与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相似,1990年,伊拉克指责科威特通过打斜井的方式**自己的石油资源。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后,伊拉克立即遭到了由联合国安理会发起的经济制裁,美国和英国随即准备战争。1991年1月,将伊拉克军队驱出科威特的战争打响,结果,联合国军大胜,科威特恢复了自己的主权。联合国军攻入伊拉克境内,伊拉克境内的空战与地面战斗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附近全面展开。伊拉克还向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境内的目标发射了导弹,以示报复他们对科威特的支持。由于1980—1988年间的伊朗—伊拉克战争被许多新闻机构称为“波斯湾战争”,故1991年的战争常常被称为“第二次波斯湾战争”。但人们更常用的是“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海湾战争”,特指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沙漠风暴”则是美国军队在伊拉克采取的空中与陆地行动的名称,而且用于特指那场战争。。全世界,尤其是中东各国对于萨达姆发动的入侵科威特的战争行为的憎恨远大于对其发动的与伊朗的战争行为。沙特阿拉伯——这个邻近的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者对这场战争的反应十分强烈,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是有目共睹的:解放科威特的海湾战争打响,原油价格进入了持续下降阶段,至1994年通货膨胀发生之前,油价跌至1973年以来的最低点。

石油价格开始上扬,美国的经济走强,亚太地区开始恢复。从1990年到1997年,全球石油消费每天增加了620万桶。亚洲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达到了每天30万桶,这也是促使油价回升并一直延续到1997年的重要因素。俄罗斯的石油减产也有助于油价的回升,1990—1996年,俄罗斯每天减产量达500万桶以上。欧佩克在控制石油价格方面的作用依然模糊不清,在产量配额改变的时间方面出现了错误,而且在欧佩克成员之间维持减产方面也是错误频出。1997年底至1998年初,石油价格迅速增加,当时欧佩克没有料到或严重低估了亚洲出现经济危机的冲击。

1997年12月,欧佩克将自己的生产配额每天增加了250万桶(增长率达10%)。1998年1月,将产量增至2750万桶/日,亚洲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已日趋停滞。1998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出现了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低消费与欧佩克的增产导致石油价格再次下跌。对此,欧佩克于1998年4月将生产配额削减了125万桶/日,并于7月再次减产133.5万桶/日。至1998年12月,石油价格再次下跌。1999年初,油价开始回升,欧佩克于当年4月再次减产171.9万桶/日。虽然通常并不是所有的配额都能得到落实,但1998年初到1999年中,欧佩克的产量还是每天减少了300万桶,进而将油价提高至25美元/桶。随着经济的回暖,美元走势增强,全球油价自1981年高位之后在2000年中继续走高。在2000年4—10月间,欧佩克将配额总量每天增加320万桶,但这也不能抑制油价的高攀。2000年11月1日,随着另一配额的下达,使产量再增加50万桶/日,油价终于开始下降。

1996—2008年期间的全球石油价格。从2000年开始,非欧佩克成员的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加,这代表着进入21世纪以后大多数非欧佩克成员开始增加石油产量,这显然是欧佩克“力不从心”的标志。2001年,美国经济呈弱势,加之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产量增加,迫使石油价格再次走低。对此,欧佩克再次调整配额,开始减产,到2001年9月,欧佩克将生产配额减少了,350万桶/日。2001年11月,恐怖分子发动袭击,使得石油价格再次受到波及并陡然下跌。

美国汽油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基准点西得克萨斯的调停价到2001年11月中旬下跌了35%。在正常环境下,这种量值的价格下跌已经导致了欧佩克配额的减少,但是鉴于政治气候,欧佩克一直推迟到2002年1月才实施减产措施,将自己的生产配额每天减少150万桶,欧佩克联合的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几个非欧佩克成员宣布联合减产,其减少量可达46.25万桶/日。2002年3月,这种减产措施使油价上升至25美元/桶。到2002年中期,非欧佩克成员恢复产量,但石油价格依然不断上涨。2002年后期,美国的石油库存已降至20年来的底线。到年末,过度供给并不是大问题。委内瑞拉的问题导致了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工人的大罢工,使得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陡降。在石油工人大罢工的过程中,委内瑞拉再也没能使自己的石油储备能力达到以前的水准,但依然可使生产能力达到每天90万桶,在其每天350万桶产能峰值以下。2003年1—2月间,欧佩克将其每天的生产定额增加了280万桶。

2003年3月19日,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开始回升委内瑞拉开始应用新的合作机制(委内瑞拉将以每桶100美元的价格每天向西班牙出售10000桶原油,以换取进口医药设备和其他货物)。资料来源:《海湾新闻》,2008年7月。,与此同时,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也开始了。此刻,美国和其他欧佩克成员的石油储存依然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石油需求量开始增加,亚洲的石油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石油生产能力的损失与欧佩克生产能力的增加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这样一来,也削弱了过量生产石油的能力。2002年中期,过量的石油产量还达每天600万桶,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石油的剩余生产力已不足100万桶/日。生产剩余石油的能力也不足以弥补绝大多数欧佩克产油国中断供给时的空缺。在一个每天石油产品消费量超过8000万桶的世界里,面对如此低的生产供给能力,油价肯定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很快就达到了40~50美元/桶。其他一些与当今石油价格相关的因素有美元的走弱、亚洲经济的崛起和石油消费量的连续增加等。2005年的飓风与美国在将甲基叔丁基醚转化为乙醇时发生的炼油厂事故导致了油价的高涨。

2006年的原油价格与正常油价资料来源:《WER》《FIR》《MIGA》,2007。

支持高油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库存量。在剩余生产能力达到库存水平之前,它可以为短期石油价格预测提供一种出色的工具。目前还没有欧佩克根据这种配额政策能够影响全球石油库存的证据。2006年11月出现的和2007年2月再次出现的石油减产,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不断增加的欧佩克库存量的关注。人们关心的重点在于包括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内的石油总库存量,这可以成为更好的石油价格指标。

2007年10月19日,由于土耳其东部局势紧张,以及用于增加的美国石油库存量的美元价格走弱,使得美国轻质原油的价格上涨到每桶90.02美元的新高度。10月26日,原油价格再攀高峰,迅速达到了每桶92.22美元,当时全球的石油库存量反而下降了。当年10月末到11月初,油价一直走高。11月7日,轻质原油的价格再创新纪录,逼近每桶98.10美元。11月21日,油价继续走高,达到每桶99.29美元。人们对石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大关的恐惧使得美国《华尔街日报》惊呼:“油价高峰即将到来!”2008年1月2日,美国轻质原油在超过人们心理底线100美元/桶大关之前回落到99.69美元/桶,这是尼日利亚新年局势紧张,以及美国的石油库存量连续7周下降造成的。随后,一份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告称,单一交易者是不能抬高价格的。纽约商业交易所一位前交易人、《石油市场实时通讯》的编辑Stephen Schork说,一位场内交易商购买了1000桶(160立方米)石油,这是最低购买量,然后,此人迅速将这批石油以99.40美元/桶的价格出售,因此亏损了600美元。

然而,2008年1月3日当天的石油交易中,油价终破100美元/桶大关,达到100.05美元/桶。在随后的1月4日星期五交易中,油价回落至97.91美元/桶。其部分原因在一周的职工报告显示:失业率已经上升。即使需求量减少,在得克萨斯炼油厂大火和欧佩克减产之后的1月19日交易中,油价再次上扬至100.10美元/桶。有证据表明,供给的减少速度要快于石油的需求。2月28日,随着美元持续疲软,加之美国联邦政府的现金利率过低,难以吸引更多的石油市场资金,油价飙升至每桶103美元。由于美元持续走低,3月3日,石油价格继续高攀至104美元/桶。同日,欧佩克指责美国经济“错误地运行”才将油价推向了创纪录的高度,认为这是“吹嘘性产量”并将这些归罪于美国的乔治W·布什总统的统治结果。

3月12日,石油价格冲至每桶110美元的新高度,打破了不久前每桶109.92美元的纪录。油价继续一路走高,到了3月13日,攀升至每桶111美元。随后,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油价回落至110美元/桶。3月17日,油价再创纪录,美国的轻质石油价格达到111.80美元/桶。4月15日,油价首次突破114美元/桶。4月16日,油价达到115.07美元/桶。4月18日,由于美元持续疲软,加之尼日利亚军事力量威胁要破坏输油管线,油价再次升至117美元/桶。4月22日,油价高攀至119.90美元/桶,之后略有下降。4月25日,美国纽约交易市场上的油价达到119.10美元/桶。在此之前,曾有报道称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下令击毁了一艘伊拉克货船。

5月9日,油价首次达到每桶125美元。5月21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就达到了130美元/桶。在5月21—22日不到24小时内,每桶原油的价格冲至135美元。6月,油价首次大幅下跌,此后美国的主要供油国委内瑞拉扬言因油田生产过久而要从2009年1月开始减产5%,墨西哥、俄罗斯和尼日利亚也出现减产的呼声,国际油价应声反弹,每桶涨价超过6美元。2008年6月6日,油价在24小时内上涨11美元,这是有史以来出现的最大涨幅。以色列放出攻击伊拉克的狠话,也被认为是导致油价上涨的原因。两大石油供给国减少石油供给,使人们产生了类似1973年能源危机时的恐慌。

早在2007年10月,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印度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石油需求量对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快速增加的需求主要来自印度与中国。快速增加。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油价将保持在高位状态。12月,欧佩克的部长们开会,一致同意保持原有的高价位,但要稳定价格,这种价格将为石油生产国带来持续的高额收入。但是,如果油价过高,就会削弱石油消费国的经济。根据欧佩克的目标,一些分析家建议,每桶石油的价格应为70~80美元。一些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更多地使用本国所产的石油。尤为显著的是印度尼西亚,它已不再出口石油;墨西哥与伊朗的石油项目需求超前于石油生产5年时间。俄罗斯也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显然,由于美元价值的迅速变化,油价也存在很大的变动。2008年的油价显然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每桶200美元,但若能恢复到每桶70美元的水平就已是正常的了。

减少当前高油价的万能措施

未来将会有许多间接的市场拥有者(401K计划、共同基金,甚至个人存款也是一种常规的投资方式,这一点并没有被银行认识到),螺旋式下降经济的间接影响本身就可使未来的石油贬值。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金与白银所经历的影响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机买卖市场上的情况都一样,投资者的能力将会对所包含供给与需求比例的未来价格望而却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给量则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亚洲的石油市场崩溃(需求量减少),而伊拉克增产12%(增加供给/过剩)。这一时期的石油价格低至8美元/桶。未来依然是不确定的,但已知的欧佩克与其他石油生产国目前已经显露出相当多的过剩产能。

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1.利比亚计划在8月出口120万桶原油。根据运输计划,利比亚将在出口180万桶原油。利比亚仍处于内战中,自1月以来,东部部队一直阻碍能源,特别是石油的出口。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多次宣布原油出口出现不可抗力。这导致利比亚大部分能源输出停止,储油罐满了。

2.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从每月不到940万桶增加到每天近980万桶。由于欧佩克+决定放松减产,俄罗斯计划每天增产40万桶原油。

3.历史上最早的热带风暴13L和14L将于下周初来袭,或者影响墨西哥湾和得克萨斯州的产油区,石油市场可能出现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两次风暴按预期发展,将是历史上飓风季节形成的最早的“L”型风暴,之前的记录是1995年8月29日的刘易斯风暴。预计下周热带低气压和热带风暴劳拉将登陆墨西哥湾,墨西哥湾产油国正处于确保商业安全的初级阶段。

4.富国银行分析师罗杰·里德认为,在风暴袭击墨西哥湾之前,炼油厂不太可能大规模关闭,但墨西哥湾沿岸的许多炼油厂处于更广泛的“危险地带”。在石油市场普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从宏观角度来看,停产应该是一件积极的事情。然而,由于预计油价不会对风暴的影响作出反应,预计这对直接受影响的产油国将是一个负面事件。

5.中国原油买家租用了约19艘油轮,并将向中国运输约3700万桶原油。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它将创下今年5月创下的进口美国石油3520万桶的新纪录。

自从欧佩克+决定放松减产,俄国计划每天增产40万桶原油,原油产量开始增加,供应量增加,原油不好;双风暴可能在下周初登陆美国,短期内会对油价产生影响,影响程度需要特别关注最新的影响;技术上,近3个月国际原油保持区间波动,波动幅度有所下降,而国内原油在持续回调后有企稳迹象。

地球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国际油价6月30日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02美元,收于每桶105.76美元,跌幅为3.66%;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14.81美元,跌幅为1.25%。

油价下跌对于普通民众与一般的企业来说,当然是好事了

首先,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油价下跌当然是好事,截至到2018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19亿辆。中国目前企业所消耗能源巨大,油价的波动于民众也息息相关的,油价下降意味着燃油费支出减少,间接的减少了生活成本,可以略为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能源消耗型企业来说,油价下跌也是好事,目前中国经济中大部分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型的行业,所以当油价下跌时,意味着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

第三。可以有效减少外汇损失,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七成左右,对国外依存度高,如果过高的油价会导致外汇大量流失,使得国际贸易收支可能会产生失衡。

第四,当油价下跌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好处,由于油价下跌,普通民众生活成本降低,资金比以往充裕了许多,间接又可以带动消费、旅游等,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油价下跌也是有着不好的地方

首先,比如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产油国委内瑞拉,只要油价剧烈下跌并长时间维持在那里,该国未来可能还不得起债务,将会导致债务违约,委内瑞拉所欠中国的几百亿美元贷款就会产生违约。

第二,对于国内一些原油开采企业来说就是坏事了,油价下跌就代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油价下跌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就是意味着利润率的减少。

总结

短期的油价下跌或者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长期的一直上涨和下跌就不会是好事,产油国利润减少,造成持续的亏损,发达国家利益受损,就出现经济动荡。特别是美国控制的原油价格,不可能让石油价格一直跌下去,小幅度跌落之后肯定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请问谁能介绍一下墨西哥革命?

问题一:世界上的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还能供人类用多久?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地球上的石油仅够三四十年,有专家则认为可使用一二百年。1998年6月7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即将来临的石油危机――真正的危机》的文章认为,今后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应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石油产量可能开始持续下降。虽然市场力量和石油生产技术的改进可能使石油供应继续保持到21世纪,但是石油危机的到来可能比一般人的设想早得多。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达7100万桶,几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这个增加数字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尽管地质勘探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储量明显减少,因为现有石油消费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到2003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石油危机。在本世纪内,世界主要靠丰富的低价石油推动了经济车轮的前进,如果石油枯竭,那么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中东报》认为,到1997年底,开采石油已达8070亿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动荡的70年代开采的。根据一些保守的估计,石油储量不会超过8300亿桶。还有一些报告指出,世界石油总储量约达9950亿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费石油240亿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来越少,每年只有50亿桶。中东地区以外的石油储量正在下降。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问题二:现在世界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全世界石油还能用多久?

多年来,专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结论。多数专家认为,石油时代至少将持续两三个世纪。持悲观态度的专家则认为,石油匮乏之势迫在眉睫,如果不努力开发替代能源,将会出现悲剧性后果。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确地估算出来,但据石油专家们粗略估计:人类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00年间向地球索取了大约5000亿~8000亿桶石油(一吨约等于7桶),占当时探明储蓄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蓄量翻了一番。法国专家贾内西尼认为,就目前已积压的石油储蓄量,这个数字约为1万亿桶,够人类消费40~50年(按目前的石油消费速度计算)。除了这1万亿桶以外,有待发现的石油大约也有1万亿桶。这就是说,地下总共有2万亿桶石油可供开采利用,可供人类消费近80年。

问题三:全世界石油到底还能用多久 石油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尽管最近有科学考察表明,这种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断生成,例如在墨西哥湾、黑海等,但其生成的速度,不是以年计算,而是要用地质年代来计算,因此,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全世界石油还能用多久?多年来,专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结论。多数专家认为,石油时代至少将持续两三个世纪。持悲观态度的专家则认为:石油匮乏之势迫在眉睫,如果不努力开发替代能源,将会出现悲剧性后果。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确地估算出来,但据石油专家们的粗略估计:人类自1973年至1997年间向地球索取了大约5000亿―8000亿桶石油,占当时探明储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量翻了一番。法国专家贾内西尼认为,“就目前已知的石油储量,这个数字约为1万亿桶,够人类消费36―40年(按目前的石油消费速度计算)”。除了这1万亿桶以外,有待发现的石油大约也有1万亿桶。这就是说,地下总共还有2万亿桶石油可供开采利用,可供人类消费近80年。 联合国国际能源局指出,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开采到2020年不会有任何问题。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认为,就目前探明的储量来看,即使再开采70年也不会到达底线。随着新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及开采技术的提高,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吨与桶(小知识) 吨和桶均为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具体到石油而言,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通常以1桶多少美元来计算。

这样可以么?

问题四:全球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楼主:虽然石油在不断的被开采,但是也不断的被发现;地球石油可开采的年限,根据目前已经探明的,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但是我认为远远不是这个数字,因为地球70%海洋,海洋石油正在逐步开发,还有北极因为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北极资源储藏及其丰富,现在一些国家开始占据北极取得开采权有: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 还有核能,还有海水里面的氢可以用来作为能源;现在我们国家准备2025登月,月亮上有丰富的氦三,仅仅需要几吨就足够我们全国的能源需求,石油是不会被采光,只会被取代。 《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即将正式推出,未来将受益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问题五:全球的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能开采多久,取决于以下因素:

1、已经探明的储量: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截止2013年,世界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天然气119万亿立方米。以目前的石油消耗速度,预计还可开采40~60年;但是,石油勘探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例如,我国目前每年新增地质储量保持在大约15亿吨。

还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就是可采储量。并不是所有储量都可以开采,可采储量一般最多占地质储量的30%。当然,还有科技水平的提高,带来开采工艺的进步,原有的一些暂时不可开发的石油区块,会逐步被利用。

目前探明储量最高的是沙特,占世界总储量的18%;然后依次是委内瑞拉15%;加拿大12%;伊朗10%;伊拉克8%;科威特7%;阿联酋6.6%;俄罗斯4%;利比亚3%;尼日利亚2.5%;哈萨克斯坦2%;美国排在第13位占1.5%,我国排在第14位占1%。

2、日益增长的石油能源消耗:

以我国为例,2013年石油总消耗量为5亿吨,其中2.8亿吨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57%,天然气对外依存度38%;随着私家车总量的不断攀升,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而且我国还有近1000万吨的高硫原油,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无法提炼,需要出口。

同时期,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0%,而到2015年,美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0万台;同时大力发展地热、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美国本土的石油仅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中部有开采,大部分油井封闭,仅做地质勘探。主要进口国是沙特和加拿大、委内瑞拉。

3、地球经过几十亿年孕育的液体能源储备,终会被人类耗尽。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发展核聚变发电,是未来能源的主要方向,所以也不必担忧,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也必将越来越高,化学能源也终将被淘汰!

问题六:全球的石油储量还可以用多少年 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万亿桶石油大约60年就会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并未停滞,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达7100万桶,几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这个增加数字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尽管地质勘探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储量明显减少,因为现有石油消费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面临石油危机。 在本世纪内,世界主要靠丰富的低价石油推动了经济车轮的前进,如果石油枯竭那么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中东报》认为,到1997年底,开采石油已达8070亿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动荡的70年代开采的。根据一些保守的估计,石油储量不会超过8300亿桶。还有一些报告指出,世界石油总储量约达9950亿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费石油240亿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来越少,每年只有50亿桶。中东地区以外的石油储量正在下降。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不超过95年的时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问题七:地球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全世界石油还能用多久?

多年来,专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结论。多数专家认为,石油时代至少将持续两三个世纪。持悲观态度的专家则认为,石油匮乏之势迫在眉睫,如果不努力开发替代能源,将会出现悲剧性后果。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确地估算出来,但据石油专家们粗略估计:人类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00年间向地球索取了大约5000亿~8000亿桶石油(一吨约等于7桶),占当时探明储蓄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蓄量翻了一番。法国专家贾内西尼认为,就目前已积压的石油储蓄量,这个数字约为1万亿桶,够人类消费40~50年(按目前的石油消费速度计算)。除了这1万亿桶以外,有待发现的石油大约也有1万亿桶。这就是说,地下总共有2万亿桶石油可供开采利用,可供人类消费近80年。

急求关于墨西哥的地理问题?

从1929年成立至今,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作为官方党已经连续执政70

年,这样长的一党执政历史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从四十年代开始的三十

多年里,墨西哥的经济以年均6%的速度持续增长, 而政局却保持着高

度的稳定,被世人称为“墨西哥奇迹”、“墨西哥稳定之谜”。墨西哥

的政治制度,包括革命制度党的职团主义组织体系,曾被誉为墨西哥成

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从七十年代始,墨西哥经济出现了衰退;八

十年代,政局动荡、社会此起彼伏;九十年代,更是爆发了金融危

机和恰帕斯州农民。面对这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危机,又有人归咎

于现行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革命制度党一党独霸的政党体制,认为它阻

碍了墨西哥经济的现代化,成为各种危机的最主要成因。这种“成也萧

何,败也萧何”的评价,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许多霸权政党面临的历史

困境,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本文拟对革命制度党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作

一简要的考察,探究其结构功能特点及其成功与困顿的原因。

应运而生的官方党

从1867年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到革命制度党的前身——国民革命

党于1929年成立,墨西哥不但没有真正享受到自由、民主,反而遭受了

长达六十多年的军阀混战。全国大大小小的被称为“考迪略”、“卡西

克”的地方军阀以无休止的流血战争争夺着国家政权(注:在墨西哥独

立后的头30年,通过军事共更迭了50多个政府。见〔墨〕丹·科·

比列加斯等:《墨西哥历史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

70页。),整个社会经济处于崩溃的境地。1928年,著名的考迪略奥夫

雷贡在二次竞选总统时被刺身亡,成了“考迪略时代”终结的导火线。

政治强人卡列斯(1924—1928年任总统)开始把全国约1800个地方考迪

略和党派团体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用以取迪略势力的全国性政党

,以解决政权交接的制度化问题,这就是1929年3 月创立的国民革命党

。但是新成立的国民革命党还只是一个地方考迪略和地方党派的联盟,

它排斥工农组织的参与。在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工

农运动风起云涌,地方考迪略又借机把控制工农组织作为自己的政治筹

码。在这种情况下,卡德纳斯总统(1934—1940年在任)开始考虑工农

组织的制度化参政问题。1938年3月,卡德纳斯解散了国民革命党, 在

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官方党——墨西哥革命党,伴随着党的改组而进

行的政治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1)把包括工人、 农民在内的广大民

众吸收进党,纳入官方体制;(2 )把卡列斯建立的地区结构的官方党

改造成职团结构的官方党,在党内按工人、农民、民众和军人4 个非地

域性职业社团将党划分为4个职业部门——工人部、农民部、 人民部和

军人部,分别由各个工会、农会以及联合会性质的团体组成。从此,工

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属下的各个工会、农会以及联合会都有从基层到

中央的垂直组织系统,地方各部门的职团利益都依附于其所属的全国职

团部门,而不是地方各州。“条条”分割取代了“块块”分割,过去地

区结构的国民革命党给各地考迪略留下的政治空间已不复存在, 反映

民众主义政策取向的职团主义体制(注:职团主义(Corporatism ):

按照《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为:“把整个社会纳入(极权)

国家指挥下的各种‘社团’(或‘职团’)的理论和实践”。职团主义

结构是革命制度党的突出特色之一,这一组织体系是墨西哥政治体系中

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权力体系。)在官方党内初步确立起来了。四十年

代,在卡马乔总统(1940—1946在任)的任期内,官方党的职团结构又

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1940年,军人部被卡马乔总统取消(注:卡马

乔本人就是墨西哥历史上担任总统职务的最后一位将军。此后,稳定的

文人政府才得以在墨西哥真正确立。),标志着墨西哥历史上军人干政

时代的彻底结束,官方党由原来的4个部变成了3个部。其次,人民部地

位有了显著提升。卡马乔政府改变了卡德纳斯政府主导的民众主义路线

,推行发展主义政策,改善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加强了对工农运动的控

制。原来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随着中产阶级势力和影响的扩大,迅速取得

足以与工人部、农民部相抗衡的地位。在1943年的议会选举中,人民部

尽管在数量上还是党内的少数,但在党的领导机构和新的议会中已变成

了多数。随着社会阶级力量的消长,墨西哥革命党的性质也逐步由原来

的以工农为主要依靠对象的各革命阶级联盟,变成了以中产阶级为核心

、以职业政治家为骨干的联盟。(注:曾昭耀:《政治稳定与现代化》

,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页。)最后,与上述转变相适应,1946年

1月,卡马乔将墨西哥革命党易名为革命制度党, 明示墨西哥的革命任

务已从群众性政治斗争转为维护和完善现行制度,相应的意识形态宣传

也从过去的以阶级斗争、社会公正为主,转变成以“全国团结”为旗帜

,淡化阶级冲突,强调民族利益。

这次改组,无论是机构的改革,还是党的纲领原则的转变,都是为

了削弱官方党各个职团部门,使之服从党中央的集中领导,特别是要在

选举政治上服从党的统一领导。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废除集体

入党制,恢复个人入党制,个人是否入党不再取决于是否已经加入某一

个职团部门所属的组织。这项改革的目的是想削弱各社团组织的政治影

响力,使党的力量建立在自由公民的联合基础上。(2 )强化党的中央

领导机构的集权,重新用地区标准取代职团标准,剥夺了3 个职团部门

提名各级议会和政府候选人的政治职能,从而全面弱化了职团部门对地

方选举的影响。(3)促使3个职团部门作出承诺,在选举竞争中一致对

外,不进行相互间的选举斗争。

1946年官方党的改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不满。工人部的反对呼

声最高,一些工人领袖带领工会组织脱离了官方党,另建了独立的新党

。同时在党内,权力的职团结构虽然被废除了,但心理的职团结构仍然

没什么变化,人们对其所属的职团组织的忠诚远胜于对党的忠诚。党的

设计者们原来希望避免党内各职团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影响针对各个选

任职位的党际竞争,但是改组的结果却是把一部分党内斗争外化为党际

的竞争,削弱了官方党的竞选优势。1950年,革命制度党重新恢复了部

门提名制度,职团结构再度得到承认。为满足日益增多的有政治意识的

公民和专门化利益集团的参政要求,方法上已不再是改革党的职团结构

,而是扩展这一结构的外延,在党的外围创立特殊的组织,把更多的政

治力量整合到党的周围。譬如,为了保持与军人的团结一致,革命制度

党建立了“全国荣誉和公正委员会”;为了鼓励妇女和青年加入官方党

,又成立了“全国妇女参政委员会”和“全国青年组织”。

经过几度反复,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框架终于形

成并稳定下来,成为墨西哥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和力量源泉,成为墨西

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70年的辉煌与成功之路

革命制度党作为官方党能够连续执政70年,并且取得令人瞩目的业

绩,是与它的历史使命、理论主张、组织结构特点以及一系列正确的社

会经济政策分不开的。

一、革命制度党的建立及其所完成的历史使命,为其长期执政创造

了良好的国内政治环境。革命制度党不是一个反抗外来侵略与缔造民族

国家的党,而是官方以改良方式实现政治制度化的一个工具。在官方党

建立之前,墨西哥的每一次总统选举几乎都会触发军事政变,革命制度

党的建立及其职团主义组织体系的形成,首要目的就是要排除考迪略势

力和军队对国家政治的干预,保证国家权力能够实现制度化的和平交接,

使墨西哥政治走上现代化轨道。党的建立首先打破了考迪略武力竞争政

权的政治格局,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提供了政党政治的活动框架和民

主选举的法律程序;党的职团结构的形成,最终敲响了地方考迪略政治

机器的丧钟,使其丧失了存在的社会基础,从而使革命制度党的长期连

任得以不受非制度化的暴力因素干扰;随着党的军人部的取消,作为民

主政治重要标志的文人政府开始领导国家建设。这一切都为革命制度党

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行国内外政策、控制国家选举从而长期

执政创造了条件。

二、革命制度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有效保持了国内民众思想

上的广泛共识和对官方党的认同。革命制度党特别注意保持在意识形态

方面的优势和统治地位。该党以共和国宪法作为党的纲领,以民众主义

、民族主义为其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革命民族主义、社会平等和全

面民主化3个方面。 这些内容带有明显的将近代西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

义结合起来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特点。革命制度党也不把自己的意识

形态贴上左或右的标签,只是笼统地宣称自己继承了墨西哥革命与历史

的传统,它的意识形态就是“墨西哥革命的意识形态”,就是“墨西哥

革命的原则”。这样,革命制度党的理论主张就获得了一种由墨西哥革

命历史所赋予的不容置疑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也正是因为革命制度党的

意识形态不受某一政治标签的框定,这种灵活性使革命制度党在意识形

态上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是对在社会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异

己思想的姑息迁就或视而不见,而是把其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容加以适

当变通和改造,吸收进自己的纲领,为我所用。这样,革命制度党以“

人民的全部价值观”的代表者的身份,占领了一切重要的政治思想空间

,同时也剥夺了其它反对党的思想资本和理论阵地,抑制了反对党的力

量,凝聚了全国人心,在墨西哥人民中形成了以革命制度党理论主张为

核心的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广泛共识,形成了对革命制度党长期执政的持

续认同。

三、革命制度党职团主义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国内各阶级,

使官方党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早在1917年,墨西哥宪法就规定了反

映工人、农民、中产阶级和政治—军事官僚阶层利益的四大基本政策:

工人权利、土地改革、民众教育和民选职务不得连选连任。这使墨西哥

政府得到了上述四个阶层的拥护与支持,建立在这个利益—效忠基础上

的官方党职团结构起到了极强的社会整合作用。一方面,职团结构能够把社会各阶级之间无节制的斗争转化为党内部门间程序性的谈判,避免

其分化为党派之间的纷争,从而使革命制度党超越各个具体阶级,成为

整个社会利益协调的核心;另一方面,职团结构使得革命制度党对社会

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四、革命制度党具有高度灵活的宏观政治调控能力,能够根据社会

需要制定合适的经济、社会政策。墨西哥经济选择了在自由市场经济与

完全国有化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实行国家、社会与个人并行的混合经济

体系。因此,墨西哥社会既存在以国家和民众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又

存在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私营经济。从实践来看,墨西哥的公有制经

济有效保持了社会稳定,但难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私营经济具有较强

的活力,但是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从40年代到80年代,墨西哥一直在政

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某种动态的平衡,以卡德纳斯为代表的民众

主义路线与以阿莱曼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路线在政策上进行相互交替。当

私人资本快速发展,造成社会财富分配高度不平等、阶级矛盾激化时,

政府政策向左偏,依靠民众职团,节制私人资本;当国家过度干预经济

,造成严重的资本外流与经济衰退时,政府政策转而向右偏,扶植私人

资本,通过组织手段控制民众运动。政府这种对社会的钟摆式左右制衡

机制,为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再加上墨西哥

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战略符合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经济大趋势,丰富的

石油矿产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这些重要因素带动墨西哥经济走上了持

续高速发展的道路。

近20年的挑战与危机

革命制度党在其执政期间所取得的政绩是骄人的。从1950—1985年

,墨西哥人口从2500万增加到7700万,而人均GNP却从每年362美元上升

到2734美元;人均寿命从41.5岁上升到64.2岁,而文盲率却从80%下降

到6%。墨西哥已经成为拉丁美洲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革命制度党领导墨西哥在创造了近50年的辉煌历史之后,从80年代

开始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先是出现了1982年的外债危机,其后是一系

列的社会动荡,它的高潮是1994年的南部恰帕斯州农民和严重的金

融危机。1997年中期选举,左翼的民主革命党和右翼的国家行动党异军

突起,两党在议会的席位之和已经超过了革命制度党;同年在首次由民

选产生的首都联邦区长官角逐中民主革命党又击败了官方党。这宣告了

革命制度党左右墨西哥政局的时代的终结,墨政局基本已成三足鼎立之

势。革命制度党在近20年显示出节节衰退的迹象有一系列原因,而经济

政策失误、党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职团主义组织体系的衰落则是其中最

主要的因素。

一、革命制度党经济政策的失误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改变导致了一

系列经济社会危机。墨西哥原来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封闭

式的内向型经济。实践证明,这种政策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到了70

年代,墨西哥发现了丰富的石油矿产,开始大举外债开发油田,结果由

于世界经济危机,国际油价大跌,墨西哥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1982年出现了债务危机。墨西哥不得不实行紧缩政策,并加入了关贸总

协定,采取了以偿付外债为目的的出口导向型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

这种模式下,政府降低了关税,过早地开放市场,不加限制地吸收外资,

(注:墨西哥在萨利纳斯(1988—1994年在任)执政期间,吸收外资之

多居拉美之首,累计达750亿美元。由于1994年国内政局动荡, 经济乏

力,加上美国利率提高等不利因素,大量外国投机资本外逃,引起金融

市场动荡。)而且过分依赖外资。恶果在1994年显现出来了,由于当年

的外资大量抽逃,直接加剧了墨西哥的金融危机,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多

达700亿美元的损失。从80年代开始, 为配合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

步伐,在美国的极力影响下,墨西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

私营企业主集团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大为膨胀,而失业的工人则越来

越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在农村,土地分配停止了,1992年墨西哥修

,废除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彻底结束了土地改革的进程,

大量分不到土地的农民不是揭竿而起就是涌入大城市成为劳动力后备大

军。如今,墨西哥出现了4500万贫困人口,其中有2500万属于赤贫,20

%的最贫困人口仅享有全国 4.4%的财富,而20%的最富有人口却占有

53. 5%的财富。经济社会的矛盾由此可见一斑。

二、革命制度党以“社会自由主义”取代“革命民族主义”作为党

的指导思想,削弱了党的社会基础。萨利纳斯总统(1988—1994在任)

为适应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的需要,提出了“新民族主义”和“社会自

由主义”的新理论主张。前者在民族主义理论中放弃了它一贯的反帝、

反霸和反美的口号,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后者则

宣扬在“社会利益原则”下的自由主义。这一理论在1993年革命制度党

的十六大上通过,被确立为该党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新自由主义改革的

进程中,“社会利益原则”仅仅是一个修饰语而已。墨西哥的阶级力量

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越来越明显,收益

分配越来越向资方倾斜。在政党政治方面,1994年新总统塞迪略上台后

的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修改了选举法,废除了政府在选举中支持官方党

的一贯作法,这一举措打击了革命制度党工农职团部门的信心和凝聚力

,更增加了该党被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右翼政党击败而沦为在野党的可能

性。

三、革命制度党体制僵化、派别斗争严重,官方党职团结构在新的

经济体制下有趋于瓦解的危险。由于长期执政,官方党职团部门的领导

人也日益官僚化了,出于自己的政治前途与既得利益考虑,他们通常更

多地对上负责,而对来自下层普通民众的要求与呼声则敷衍塞责。而同

时,政府与官方党对各职团部门的分化瓦解政策,使得各职团组织与政

府的谈判与对抗能力大大削弱,不得不对政府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因此

,各职团部门在忠实反映其部门成员的要求与利益方面,工作做得并不

是很深入,而当政府无意顾及职团部门的利益时,他们也不具备与国家

进行谈判的有效能力了。60年代,这种危险的组织离心倾向就已露出苗

头,由于国家政策向右倾斜,约3.5万名不满的农民脱离了农民部, 成

立了“独立农民联合会”。80年代墨西哥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后,

3个职团部门成员组织的离心倾向愈发严重, 墨西哥国家与劳工的关系

有再度出现“非制度化”的危险趋势。对于政局的动荡与社会的种种危

机,官方党的职团结构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

面对新世纪的政策调整

革命制度党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日渐脱离了支持它的劳工阶级,

削弱了自身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随着职团主义体系的衰落

,建立在这个体系基础上的党也面临着动摇和解体的危险。这不能不引

起革命制度党自身的深刻反思。从1996年开始,该党进行了一系列大政

方针的调整,主要包括:

一、1996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 重新恢复了“革命民族主义”

的指导思想,强调指出:革命制度党是墨西哥工人、农民和人民阶层的

党,是民族主义、民主和民众的党。这说明该党重新明确了自己的民众

主义性质与政治角色,是对民众阶层的一种鼓舞和凝聚。

二、革命制度党开始着手理顺党政关系和扩大党内民主。由于长期

以来对党内民主重视不够,革命制度党的领导层与基层组织缺乏有效的

沟通,也受不到规范的民主监督。有鉴于此,该党规定,党的领导职务

和民选职务的候选人必须具备10年以上的党龄;以后历届总统候选人不

再由前任总统指定,而由党的全国政治委员会在6 个备选人士中遴选产

生;州长候选人的产生也以同样方式进行。

三、革命制度党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调整。

政府进一步深化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选举制度的改革,保证政党

选举中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革命制度党与政府的一种新型党政关

系也逐步确立起来了,革命制度党不再作为官方党出现,而将以一个普

通的竞争性政党的面貌参与政权角逐。

四、在经济政策方面,革命制度党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进一步严

格财政金融纪律,对国民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制定了中长期经济发展

计划,以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

五、在社会政策方面,革命制度党政府重新加大了对社会公共事业

的投资力度,1997年联邦预算的56%将用于各类社会项目。新的社会保

障法也随之出台,以着力解决墨西哥社会的发展失衡、农村扶贫以及通

过和平对话处理社会冲突等各种迫切问题。

如今,革命制度党正从原来作为政府与民间桥梁的官方党过渡为多

党制竞争中的一个普通政党。这种角色转变既是对革命制度党生存与发

展的严峻挑战,又是对其职团结构生命力与适应性的考验。对于一个执

政70年的大党来说,革命制度党拥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包容性极强

的意识形态、灵活应变的政策能力以及相当庞大的组织队伍,因此,尽

管反对党势力呈现咄咄逼人的架势,但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预计革

命制度党仍有极强的竞争力。从近几年的选举情况来看,革命制度党的

支持率稳定在40%左右,而两大反对党民主革命党和国家行动党则各握

30%的选票。

总的来说,墨西哥政党体制已由原来数党并存、一党独霸的非竞争

性霸权党制转变成了一党执政、多党制衡的竞争性优势党制。至于这种

体制以后是否会进一步发展演变,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能否在今后新的政

治框架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且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曾昭耀:《政治稳定与现代化》,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丹·科·比列加斯等:《墨西哥历史概要》(中译本),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3]周余云:“世纪之交的拉美政党政治”,《拉丁美洲研究》,

1999年第一期。

[4]Ronald.H.McDonald and J.Mark Ruhl, Party Politics and

Elections in Latin America,Westview Press,1989.

美国人为什么经常去墨西哥

回答1

墨西哥的铜、银、铅、锌、石墨的存量也十分丰富。

矿业是墨西哥最古老的工业部门,早在殖民统治时期,墨西哥的采银业就享誉世界。银的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墨西哥高原中部和西马德雷山脉。

铜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索诺拉州。铅和锌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奇瓦瓦州、索诺拉州及中部的萨卡特卡斯州。

成因:在大地构造上,墨西哥主要由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和墨西哥湾沿岸地斜两大构造单元组成。墨西哥主要由南科迪勒拉褶皱带和墨西哥湾沿岸地斜两大构造单元组成。前者构成墨西哥国土的主体,地貌上大多表现为雄伟的山脉与高原。其中发育有多种多样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包括许多碱性和基性侵入岩体。还存有一些大型蒸发岩盆地,盆地内有过强烈的火山喷发,并伴有热液活动;后者自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位置,接受了大量的陆相和海相沉积,地貌上表现为低平狭长平原和台地。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赋予了墨西哥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褶皱带中存在有大量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地斜中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回答2

主要矿产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墨西哥属产油国,所以油价上涨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

回答3

·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植被大量减少

·人口压力大、可再生资源超过了再生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破坏。

·农业生产水平下降,食物供给不足。

附加回答:墨西哥气候多样,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而在南部则有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对沙漠缺水气候的适应,所以盛产仙人掌。

墨西哥自由行攻略古巴旅游攻略

怕是很少人为了省油钱去墨西哥吧,开几个小时的车所消耗的油钱比省的钱还多!

很多美国人去墨西哥,有几个目的

1。墨西哥的食物。基本上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墨西哥食物,虽然美国本地也有很多墨西哥餐馆,但毕竟没原滋原味的好,更何况去墨西哥很方便,不用签证什么的,开车就直接过去了,只是过一个出关口而已,多数人都不用下车。

2。Spring Break。也就是春假,每年春天美国的各所学校都有一个星期的春假。这个星期很多的大学生都会去墨西哥享受阳光,沙滩,啤酒,和一些狂欢活动;每年这个星期沙滩都会爆满。还有墨西哥对毒品的管制比美国松懈多了,所以很多大学生也会趁机。。。

3。便宜近捷的度假。就算不是住在美国和墨西哥接壤附近,还是很多人去墨西哥度假,因为美元到了墨西哥就值钱多了。经济划算,又有异国风情,和乐不惟呀。

这一片攻略主要的是说的古巴和墨西哥的一些攻略,都是一些基本信息,大家都是可以看见的,现在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相关的部分信息内容,现在一起去看有哪些有用的信息吧。

货币

刷卡>取现>换汇,所以能刷卡的地方尽量刷卡,墨西哥一般餐厅商店都能刷卡,而古巴是基本上都不能刷卡,除了雪茄工厂,而且必须超过100CUC才能刷,而且还收3%手续费。

取现比换汇划算,我们出发前办了一张南京银行的借记卡,南京银行不收取现手续费,收单行根据自己的要求收取费用。

墨西哥

取现手续费是按次数收取的,每次30比索,所以一次性多取点吧。ATM机上可选的最高金额是4000比索,但是可以自己输入取现金额,我不清楚最多能取多少,反正亲测6000比索肯定没问题。

如果你是从墨西哥城入境的话,想用美金换墨西哥比索,那就直接在机场换,万万没想到墨西哥城机场汇率最高。(假如你去的时候情况变了,请不要砍我。坎昆机场的汇率没注意,但是酒店的汇率相当高。

签证

墨西哥

持有美国签证便可以出入墨西哥,所以我们五个人齐刷刷办了美签,美签办理攻略网上有一大把,为了减少篇幅我就略过了(其实还是懒。

电话卡

淘宝买一张就好啦,美国和墨西哥是通用的,注意一下可不可用个人热点。

我们没有买古巴的WiFi卡,听说用起来有点麻烦,而且我们只待三天,断网就断网吧。惊喜的是房东家还有不太稳定的网络,于是就凑合着用了。

行李

其实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墨西哥城属于高原,温差很大。早上出门我要穿羽绒服,到了中午我只想穿花裙子所以,最好带一件春秋季的小外套,我穿羽绒服也不是因为多怕冷,只是箱子里除了羽绒服就是花裙子,我能怎么办。

如果去尤卡坦半岛的话,记得带浮潜用的设备呀(前提是你有。也可以现场租,70比索。尤卡坦半岛有好几个网红洞潜圣地,值得一去。

沟通

墨西哥和古巴官方语言都是西班牙语,英语普及率也不是很高,但是完全不影响旅行啊,比划就行了啊,毕竟我只会一句“gracias”谢谢。在古巴的时候,我曾经用一包大白兔奶糖和一个大妈换了一瓶矿泉水,我也不知道她听不听得懂英语,反正最后是成功进行了交换。

不过还是需要下载Googletranslator这个APP,神器。

交通工具

先上一张大交通的表格。

飞机

这次旅行创下了飞行次数最多的记录,总共飞了10次!架不住墨西哥的境内航班,不管从哪儿去哪儿,一定会回到墨西哥城中转。

上海往返墨西哥城是美国航空,我一直怀疑这是一家廉航,座位的狭窄程度绝对符合廉航标准啊,餐饮也很难吃,空姐,哦不,空妈也不好看(是不是要求太多了

墨西哥境内乘坐了一次墨西哥航空,三次interjet航空。墨西哥航空没印象了,我来说说又爱又恨的interjet。这真的是廉航么?座位为什么这么宽?还会发吃的喝的(虽然只有零食,没有热食?竟然可以免费托运一件25公斤行李,并携带一件10公斤行李?完全刷新了我对廉航的认知。

划重点!!!Interjet的机票建议在官网购买,并且是西班牙语页面,因为会便宜不少。但是西语页面的网站总是出现各种问题,要不就是跳转了半天又回到英语页面,要不就是付款出现问题,我都快被整崩溃了,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人穷志短。

巴士

1、墨西哥城的客运站是汽车北站,前往日月金字塔的大巴售票处在面向汽车站的最左手边,8号柜台。每隔15分钟一班车,可以直接买往返车票,回程没有时间规定,赶上末班车就行。至于末班车几点不记得了但相信我,你逛不了那么久

2、去圣米格尔的大巴有几家公司运营,我们找到两家,贵的540,班次多,便宜的450,班次少,我们必须选了便宜的,哈哈哈。因为要开3个多小时,旅途劳累,所以我们买了头等座,其实就是大巴的前两排座位,非常宽敞和舒适。

3、从瓦哈卡去阿尔班山,我们坐的AutobusesTuristicos巴士,地址是Mina501,往返55比索。

打车

当我们看到私家车在墨西哥城的马路上迅速倒车时(少说也倒着开了十几米,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出租车后排可以挤4个人,这真的是个交通规则很随意的国家啊。这样看来,墨西哥好适合5个人一起旅游啊,哈哈哈。

墨西哥:如果是在机场或者汽车客运站打车,需要在机场内或者汽车站里面的出租车售票处购票。票价是按照地理区域和车型大小划分的,不算公里数。机场出来我们是老老实实买票打车的,因为没有参考价格,拎着行李也不方便。汽车站本来也打算买票,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价格之后吓得我们走了一条街,然后路边打车,买票贵的不是一点点。

墨西哥城出租车的计价器我觉得很多都有问题,有些计价器的跳跃速度简直了。我们第一次去汽车北站打车40比索,第二次100比索不过因为打车再贵也贵不到哪儿,我们也就算了,司机开心就好。当然,如果你不放心,上车之前先谈好价格也是可以的。

古巴:我印象中哈瓦那市区打了好几次车都是3CUC,不管是1公里还是2公里还是3公里。不是说按照0.5-1CUC/公里来砍价么,不奏效啊

我们从机场到casa是让房东联系的车,30CUC一辆,我们5个人两辆。这个价格略坑,因为我们最后去机场,找了一辆7人坐的出租车,也就30CUC。如果4人坐小车的话一般是20-25CUC。建议机场出来去二楼的到达层拦车,听说会比一楼的出发层便宜。

自驾

尤卡坦半岛真的太太太适合自驾了,除了因为马路太直,开着开着会犯困之外,没其他毛病。油价低,算下来每升不超过6RMB。唯一要当心的是坏警察,看其他攻略提到警察故意坑外国游客的事情,不过我们并没有遇到。

我们在租租车上租的车,含保险,总共1348元。

签证

中国护照是免签的,但是出入境需要出示旅游卡。如果从墨西哥入境古巴的话,不用提前办理,只需要在墨西哥前往哈瓦那的航班登记口购买旅游卡即可,250比索一张。不能涂改,不然就要重新买